因为你是学了牛顿之后再看他才觉得他是错的。
想想你没学牛顿的时候,问你怎么才能让一个东西动起来,你是不是回答给力。
牛顿的验证是一种理想状态,你学了觉得很简单,但在未知的情况下,这是神仙一般的人才能想出来的。
所以,几千年来,牛顿这样的人寥寥无几。
不要学了他们觉得他们没什么大不了,想想站在啥都不知道的地方的自己是什么样子的。
开辟一个东西跟理解一个东西的难度,是两个数量级的,根本没得比。
人家在起步阶段
试问你想到或者研究什么刚于起步时,假设你没参考学术文章,没人指点方向,没有已证正确的典例,只是你一个人在猜测,你也不知道自己的方向是不是对的,你只是认为自己的道理是对的
以你从小到大,一次次总结又被推翻或完善的经验为例,你可以明白一时的大悟总是要不断完善的。
通俗的解释就是,一种理论,在一定阶段,能解释一种现象、问题,在那个当时,那个理论,就是正确的。但一定会产生不同观点。这些不同观点与最初的“正确”的理论经过一个时期的碰撞、融合,再产生新的理论,新的理论在一定时期,也会是“正确”的,然后,又出现不同的理论,如此周而复始……
经过系统的学习后,力与运动的关系并不难理解。要命的是曾经前辈们没有上过物理课,要通过实验和观测总结出物理规律这就很难了。
就像你打游戏一样。你照着游戏攻略玩,那不是分分钟通关。但是你自己边玩边写攻略试试,能不能玩通关都很难说。
说出来都很难相信,直到现在还有人坚信地心说。当然这可能有宗教因素的影响,但是我们可以发现,正确的方法论和科学观对于科学理论的发展多么重要。晚年的牛顿如果没有抽风去研究什么神学,我们基础理论的脚步再往前走几步也说不定。
亚里士多德正确那么多年是因为他的理论很符合现实,哪怕是现在,好多人在生活中都默认亚里士多德这样的理论。因为在现实中,处处有摩擦,要使得一个东西持续移动,必须持续施加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