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选护肤不是一个生来就有的能力,很长一段的人类历史中并没有护肤品、化妆品的概念。历史记载的最早的护肤品是在古埃及,人们用植物油和香料来涂抹全身。第一瓶“霜”类护肤品产生于古希腊,由物理学家格林制作出。当时的成份配方是: 玫瑰纯露(水相)+蜂蜡(乳化剂)+植物油(油相)。如今的面霜类产品依然遵循着这个制作方式,只是水可能只是水,乳化剂几乎完全是化学成份,植物油也几乎全部由石油的副产品矿物油来代替。
如果你听到广告词里说:逆转年龄、恢复青春、童颜的秘密什么的,不要相信。如果有达人说:用过后皮肤明显有提升效果,皮肤变得很透亮,这些都仅供参考!脱离地域、气候、肤质、水质来谈护肤效果的都是瞎扯淡。一瓶护肤品在北京用和在上海用就有不同效果,特别是在冬天的时候。但并不是说广告词夸大产品本身就一无是处,使用效果才是最关键。作为成份党,如果成份不入目,就没有开始使用的必要。
同样功效的产品,成份也会很大的差别。兰蔻小黑瓶刚刚上市的时候,广告词非常吸引人。当时雅诗兰黛的小棕瓶已经火了很久,虽然感觉小黑瓶是想在市场上分一杯羹,但兰蔻是法国国民品牌,品质和口碑一直不亚于雅诗兰黛。两个品牌又分别属于欧莱雅集团和雅诗兰黛集团的一线品牌,并没有看轻小黑瓶。
随着护肤品行业的丰盈,我个人认为,护肤产品的挑选和制作护肤品本身一样,变成了一门学问。在购买护肤品时仅仅听从商家诱导,达人推荐就下单算是最初级的购买方式。对护肤品一无所知,造成了对其效果的过分幻想,这刚好着了商业广告的道。一直以来,我们就在毫无进步地凭着虚荣心购买护肤品。
化妆水的成份,很可能90%以上都是水,还在看空瓶记跟着下单?到底还要不要长进?要成为一个理智的女性,在这方面你早该成熟起来。我们用钱换回所需,这心甘情愿的金钱付出里有多少商业运作,又有多少实用价值?真正知道了才叫心甘情愿、不知道了叫被骗。
不追求植物成份多。植物性成份多了就好吗?也不一定! 植物性成份多了,防腐剂也需要放很多。不要追求大量植物成份的堆积,只要有一两个对症的品类就足够解决你的问题,这就像是中医药方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