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主治脂防肝。偏方组成,虎杖30~50克,生何首乌15~20克,泽泻、茯苓、白术各20~30克,荷叶10~15克,甘草5~10克。用法用量将上药水煎3次后合并药液,分早、中、晚3次口服,每日1剂。半个月为1个疗程。病例验证。用本方治疗脂肪肝患者44例,经用药1~4个疗程,其中痊愈35例(降脂、肝脏回缩及肝功能均恢复正常)显效6例(降脂、肝脏回缩及肝功能均明显好转)有效(降脂、肝脏回缩及肝功能均有所好转)2例无效1例(治疗前后未见变化)。治愈的病例经随访,均未见复发。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脂肪性肝病正严重威胁国人的健康,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已被公认为隐蔽性肝硬化的常见原因。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现象,而非一种独立的疾病。其临床表现轻者无症状,重者病情凶猛。一般而言,脂肪肝属可逆性疾病,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常可恢复正常。
病因
1.肥胖性脂肪肝
肝内脂肪堆积的程度与体重成正比。30%~50%的肥胖症合并脂肪肝,重度肥胖者脂肪肝病变率高达61%~94%。肥胖人体重得到控制后,其脂肪浸润亦减少或消失。
2.酒精性脂肪肝
长期嗜酒者肝穿刺活检,75%~95%有脂肪浸润。还有人观察,每天饮酒超过80~160克则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率增长5~25倍。
3.快速减肥性脂肪肝
禁食、过分节食或其他快速减轻体重的措施可引起脂肪分解短期内大量增加,消耗肝内谷胱甘肽(GSH),使肝内丙二醛和脂质过氧化物大量增加,损伤肝细胞,导致脂肪肝。
虎杖,多年生灌木状草本,高达1米以上。根茎横卧地下,木质,黄褐色,节明显。茎直立,圆柱形,表面无毛,散生着多数红色或带紫色斑点,中空。单叶互生,阔卵形至近圆形,长7~12厘米,宽5~9厘米,先端短尖,基部圆形或楔形;叶柄长1~2.5厘米;托鞘膜质,褐色,早落。花单性,雌雄异株,圆锥花序腋生;花梗较长,上部有翅;花小而密,白色,花被5片,外轮3片,背面有翅,结果时增大;雄花有雄蕊8枚;雌花子房上部有花柱3枚。瘦果卵形,具3棱,红褐色,光亮,包在翅状的花被中。花期7~9月。果期9~10月。多生于山谷、溪旁或岸边。分布我国中部及南部。
虎杖又称花斑竹、阴阳莲、大叶蛇总管、苦杖、酸杖等,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虎杖的干燥根茎。虎杖味微苦,性微寒,归肝、胆、肺经,具有清热解毒,利胆退黄,祛风利湿,散瘀定痛,止咳化痰的功效。自古以来,虎杖被人们当做活血祛瘀、通经止痛的药用于临床治疗,具有非常好的疗效。近年来,虎杖常用于急慢性气管炎、病毒性肝炎、胆囊炎、胆石症、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结石及烫伤等病的辅助治疗,均有较好的疗效。虎杖不仅可以降血脂,还可以抑制肝损害引起的转氨酶增高,并且具有抗病毒作用,因此非常适合肝炎后脂肪肝患者。虎杖应用于脂肪肝的治疗时,以新鲜食用效果最佳,如果选择烹调则不可煨煮时间过长,以免破坏其中具有降脂作用的活性成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