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又称玉灵、茯灵、万灵桂、茯菟。 是拟层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常寄生在松树根上,形如甘薯,球状,外皮淡棕色或黑褐色,内部粉色或白色,精制后称为白茯苓或者云苓。宁心安神,败毒抗癌。药性平和,利湿而不伤正气。适量服食可作为春夏潮湿季节的调养佳品。可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逆、恶阻、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等症。所含茯苓酸具有增强免疫力、抗肿瘤以及镇静、降血糖等的作用。可松弛消化道平滑肌,抑制胃酸分泌,防止肝细胞坏死,抗菌等功效。制作栗子粥的原材料有:糯米100克,栗子10两(约 150 克)。调料:糖桂花适量。制作方法:栗子洗净,放入开水锅中煮捞 出后浸在凉水中,去壳取肉, 搅拌 机打磨成粉状。糯米淘洗净,人清水泡至颗粒充 分吸水膨胀,与适量清水一同放入锅 中,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约30钟,加入栗子粉继续煮约20分钟至米烂 粥稠,最后撒上糖桂花即可。提示:栗子煮熟去壳后,也可用勺子压成泥状使用。加水先煮栗子、粳米、大枣;茯苓研末,待米半熟时徐徐加入,搅匀,煮至栗子熟透。可加糖调味食。用茯苓补脾利湿,栗子补脾止泻,大枣益脾胃。益气健脾、渗湿止泻、脾虚有湿、大便溏薄、倦怠乏力。用于脾胃虚弱,饮食减少,便溏腹泻。栗子茯苓粥它的原材料有栗子、粳米各100克,红枣10个,茯苓 6克,白糖少许它的做法是将栗子用刀切开一个口,放入温水中浸泡, 剥去外壳及种皮,冼净,切成小块,与粳米、红枣、 茯苓一同入锅,加水适量,炖煮,待熟时调入白糖, 稍炖片刻即成。它的主治功效有助消化,止泄泻。
茯苓栗子粥做法:材料:茯苓15克,栗子25克,大枣10个,粳米100克。做法:加水先煮栗子、大枣、粳米;茯苓研末,待米半熟时徐徐加人,搅匀,煮至栗子熟透。可加糖调味食。另外,茯苓能宁心安神,《本草纲目》还记载,麦冬养阴清心,粟米除烦热。这三者同煮能用于治疗心阴不足,心胸烦热,惊择失眠,口干舌燥等症。栗子粥的功效:具有健脾渗湿、利尿通淋的功效。适用于脾虚所致水肿。茯苓栗子粥具有健脾利湿的功效。肝肾阴虚者慎服,服时忌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