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是唐代有名的新诗人,他的讽刺诗,政治诗,闲适诗都是他流传百世的代表作品。毋庸置疑,他是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但是,其实很少人知道他在养生方面也颇有建树。在乱世中他仍享75岁高龄实属不易。现在就来谈谈他的养生长寿之道。
养心。
心主神明,所以中医养生首重养心、调心。白居易诗中说,“寡欲身少病,乐天心不忧”,这是他养心的重要体现,和《黄帝内经》中“恬淡虚无,病安从来”的养生精髓是一致的,也是他长寿的最重要秘诀。
饮食均衡。
中医倡导清淡饮食,不过食肥甘厚味。白居易就非常注重素和荤的搭配。据记载,他的早餐就是云母粥或嫩笋,午餐晚餐也照样素食为主,“午斋何简洁,饼与蔬而已”,“庖童呼我食,饭热鱼鲜香”是对他健康饮食的明确记载。《黄帝内经》强调,“膏粱之变,足生大疔”,这恰恰反映了现代人的饮食习惯,大鱼大肉,肥甘厚味,再加上酗酒,对健康非常不利。
身心运动。
现代医学强调“心理、运动和饮食干预”,其实,白居易早就重视了这三点。白居易常年坚持散步,少则绕庭几圈,多则远足;并且练习气功、打坐调神,已经达到了“中宵入定跏趺坐,女唤妻呼多不应”的境界。中医认为,运动不单是形体的运动,更重要的是在运动的过程中调“气”,如练太极拳就非常强调呼吸的调节。
综上可见,长寿不是一朝一夕而就。养生需要日积月累的耐心实践。科学养生在我国由来已久,需要现代人加以继承。
他在杭州时最喜爱的是西湖,直到晚年闲居在洛阳,仍常常回味当时游览西湖时的浓厚情感。“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由此可见,他对风景是何等兴趣盎然,乐之不倦。
白居易还喜欢听琴,如《好听琴》诗中写道:“本性好丝桐,尘机闻即空。一声来耳里,万事离心中。请畅堪消疾,怡和好养蒙。尤宜听三乐,安慰白头翁。”音乐对人的情绪是很有益的,一曲好的音乐宛如一剂祛病养生的良药。
现代医学研究已证明,音乐对大脑若干部分的活动有促进平衡的作用,故有益健康长寿。
白居易还善于结友聚乐,和悦身心,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他组织了“七老会”,常与六位年过七旬的老朋友欢聚在一起。后来,又加入了一位93岁的僧人如满和尚和136岁的超级寿星李元爽,号称“九老图”,每日欢聚赋诗,因此留下了《七老会诗》、《九老图诗》等诗篇,成为历史佳话。
白居易在晚年很重视养生,他采取“心中烦恼自释怀”的态度,“乐以释忧养心神”。这里记下的是他晚年重视养生的几件事。
乐善好施重养德。《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一诗有:“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争得大裘长万丈,与君都盖洛阳城”之句,可见内居易心地善良,爱积善行德。为了开凿洛阳龙门潭以南的八节滩和九峭口,消除过往船夫的痛苦和危险,他让妻子将家财奉献出来,以供工程费用。仁德者,心安乐道,自然有益长寿。
夫妻恩爱乐共勉。白居易写过一首《赠内》诗,表达了与妻子精神共勉、白头偕老的恩爱情感:“生为同室亲,死为同穴尘。他人尚相勉,而况我与君。”
寄情山水愉情志。白居易晚年喜欢身居美好的山岳景地,不计较个人名利。有一次,他的一位老朋友前来找他说,朝廷有意召他回朝担任宰相职务,可惜有人与他争位,并说他已经老了,不能胜任要职了。白居易听了后笑着说我是老了,不能费这个心啦。”
白居易喜欢游览风景名胜,并将感情倾注于诗篇之中,成天乐呵呵的,自称“白乐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