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肉、腊排、腊猪脚、腊香肠是农家腊月里必做的菜品。一入腊月,家家杀年猪,为了方便储存、四季有腊肉吃,人们把吃不完的肉用各种香料和盐炒制后抹在宰成条的鲜肉上,再放大盆(桶)腌制一周,取出来整齐挂在火炕上方,用柴火饭的烟薰着,过些时日,便可取下一块,洗净,煮熟,切片,混着大蒜叶或干笋片之类翻炒一下即可!美味极了!想想便流口水。
大锅菜,尤其是红白事上的大锅菜,美味无比。大锅菜主要流行于北方农村,由于它简单易做,味道可口,最主要的是既能当菜又能当主食,所以深受农民喜爱。在农村,红白事上都要做大锅菜的,在街上架一口大铁锅,肥肉,丸子,豆腐,白菜往锅里一倒,不久美味的大锅菜就做好了。吃大锅菜一定要就着馒头吃,尤其是喝口汤吃口馒头,真是爽快。
在每个农家孩子的记忆里都应该有这种零食,农历八九月间红薯丰收了,农活也忙得差不多了,奶奶和妈妈们便开始制作红薯片。农家的红薯片是用晾在房檐下一段时间后的红薯切成四五公分宽的片片,用大锅烧一锅开水,再把切好的片倒进去焯几分钟,捞出后沥干水、摊在太阳底下晒。也可以放在灶膛上文火熏干,一样都特别好吃。
米酒汤圆,腊月里,妈妈还会用糯米蒸制米酒。就是将糯米蒸熟和上发酵曲子那种,和好了,放在温热处,不久便有米酒的香甜味充斥在空气中,知是米酒发好了,母亲再将其裝入坛里。装些时日,便可烧了开水,加入事先搓好的小汤圆,舀些米酒,煮沸,加入白糖,美味做成啦!每人舀上一碗,啧啧,美味香甜。
柴火烤土豆,儿时,母亲每每在大灶锅里煮罢猪食,便会在柴火碳里煨上些土豆(那时家乡的土豆是挖出来就有裂皮的沙地红土豆),偶尔翻翻,半个小时便熟了!每每掏出来,剥去皮,一阵阵熟土豆的特殊香味便充盈在空气中,惹得馋虫骚动,口水直流,于是,迫不急待吹吹冷,狠狠咬上一口。
农村里的腊肉和我们在超市里看到的不太一样,并没有那么光鲜亮丽的外表,而是看起来黑乎乎的。如果是老婆婆们熏的腊肉,上面还会有一层黑灰,只有用好几盆热水把它们洗干净后才能露出“真面目”。洗干净了的腊肉看起来红黑中透着焦黄,淡淡的柴火味中夹杂着肉的香味,让人忍不住味蕾蠕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