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人。吃了那么多饺子,那个也没我妈妈包的好吃。小的时候不懂,在外独自求学,过年也只是潦草的跟同学一起吃个外卖,妈妈在电话里问吃饺子了吗?妈妈包了猪肉白菜韭菜虾仁和三鲜馅儿都是你爱吃的,也只是被我搪塞过去。饺子啊,有什么好吃的,不是经常吃吗,过年吃和平时吃有什么区别吗。后面长大一些,交了南方男友,偶尔在外吃到饺子,都要跟他说,这个,跟我妈妈做的比起来,哼。妈妈现在年纪大了,总是在饺子里放很多姜,可是一提起饺子来,我还在不停重复着“我妈妈包的真的很好吃,别人的都是渣,真的。” 想家,想妈妈。
就是因为好吃...那时候上学两周回家一趟,只能在家里呆一个晚上和一个上午,每次回去晚饭都是吃饺子,很多次以后,我跟我妈说,为什么每次回来我都吃饺子啊?我都吃腻了,我妈说,是吗?可我们两周才吃一次饺子啊!我一想也对,对于我来说是回回在家都吃饺子,可对于我父母来说,要等两个星期才能吃上一次饺子。其实还有原因,因为包饺子算是一个繁琐的过程,其中需要和面、擀皮、剁陷、包、煮,这个过程当中其实是全家人互动的一个非常好的项目,期间其乐融融,享受家庭的乐趣。
怎么形成的不知道也没有考证过,我就说说我的体会吧。除夕的时候一家人在一起,和面,擀面皮,包饺子,每个人都参与其中,一边包着一边聊聊家常,很有团圆的感觉,在家一起包饺子的时候很有参与感,而且放松,并且很享受一家人团圆的感觉。所以春节的时候喜欢吃饺子我很喜欢。在外面工作的时候,吃饺子可能就属于习惯了吧。
作为嫁给南方人的北方人,我觉得包饺子最最重要的是全家参与,小时候,爷爷,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全家一起包饺子,其乐融融阿,就连幼儿园的我都被分配干点活,擀饺子皮之前,把切下来或揪下来的面团摁圆,这永远是我记忆深处最温馨的画面,但在我婆家,大家习惯只是女主人在厨房忙,完全没有全家参与的感觉好吗!
北方人喜欢吃饺子的缘故更多来源于北方的民俗。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有相当盛行。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饺子在我爷爷奶奶那辈是过年才能吃上一次的美食,没有肉只是一颗酸菜,剁碎,压干水分,没有调料只撒一点盐,家里仅有的一点白面做成饺子皮,包好下锅,煮熟后小心翼翼的捞出,一年一次的美食不敢马虎,装盘后一家人一起围坐在油灯下,只能看见饺子冒出的热气,听见筷子碰碗的声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