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亲身体验,我也是父母在老家生活,而自己一小家在城市生活。我和妻子都是上班一类,小孩是早上送,中午托管,晚上接回的那种。而我要求父母来城市生活,互相照顾,并帮我接送小孩和做饭,他们都不愿意。我也从侧面了解过好多次,都得不到结论,每次都有不同的籍口。他们不想加重儿女的负担,不想儿女夫妻之间的不和。然后趁能干的时候就干活,既可以锻炼身体也可以维持自己的生活,不拖累儿女。在老家在走动多交流,不会闲出病来。有时认真的想一下,他们说的很有道理,就由着他们了。自古忠孝两难全,辛苦下自己,多抽时间回家看看。
农村老人大多传统理念不同,乡情很重,外面生活环境的差异,老人在外不可能习惯那里的生活环境,不可能有家中自由,如果强行去外面生活,大家会认为老人会开心么?真的会对老人有利吗?我认为,子女用这办法对于大部分老人是不可行的。农村养老机构(养老院),是个不错选择,因为老人与老人之间有太多共同语言,而且现在养老院对于老人精神文明(休闲、娱乐、锻炼等等)方面也很重视,特别疾病的防控方面做的很好。另外也可以选择找人照顾,现在农村信息方面也很完善,如:手机、电话、微信视频等极时了解老人生活状况。
我以一个老年人的角度,毫不客气地讲:老的少的都存在着各自的责任。为什么不去?找找具体原因,我想仍然是平时与老人来往少,勾通少等问题,如果你平时跟老人关系密切,老人觉得离了你不行,还用多说什么吗!你放不放心他,他都愿意去,因为当老的还不放心你呢,更怕给你们添麻烦!可问题是,接他们不去,这就要再多个问号了,老的是不是太固执已见呢?为什么不想离开这里呢,可能这里太人熟地宝了吧?可能去的地方不适应,不好吧?一切尽可能想到,老人不会再固执下去的,因为没有哪个父母不为孩子着想的。我现在就是一切听从孩子安排!
我身边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有些老人,勉强随孩子到了外面,生活了几个月,因为,语言不通,住不习惯等等原因,又回去的有很多。只要老人能动,能照顾自己,一般儿女就随老人便。我认识的一个朋友,她婆婆就因为舍不得地,不愿出来。她老公为了把自己的妈妈接出来,愣是回家把妈妈种地的种子全倒了,他妈妈没办法,没种子种地了,只好随儿子一起到外面了。如果老人能动,老人不愿出来,就随老人,让他们呆在自己的家乡,或许对他们还好些。如果不能动,需要人照顾,那就夫妻两人,留一个在家照顾。
很多老人都不愿意离开自己祖祖辈辈生活的家,故土难离乡亲难舍。家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凝结着老人的情感,看见的人和物都无比的亲切,一切的一切老人早以全部适应得心应手。那么儿女可以考虑出一些钱找个可以信任的亲戚朋友,和可以信任的近邻帮忙照顾,经常给老人打电话及时了解老人的情况,总之办法总比困难多。
有时间就常回家看看年迈的父母,多陪他们聊聊天,上了年纪的人比较怀旧,一件事会翻来覆去地说,喜欢唠叨,别嫌他们烦,他们只是孤独的太久,只是想跟自己的孩子多说说话,不要在意说话的内容,他们开心就好,想想能有时间停下来陪陪父母,听听唠叨声的机会,不会很多,错过了也许就永远的错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