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开版权意识不谈,之所以放着免费的不读,非要看付费的,很大的原因是那两个字:喜欢。
我在很多场合推荐过老猪的《紫川》,那我和他是朋友么?不是朋友,甚至都不认识,我也不混紫川吧,老猪可能永远不会知道,千里之外有个读者总会跟朋友们安利他的小说。之所以这样做,除了因为好看,更因为老猪不仅仅展现了他的文笔和想象力,还展现了这个年代网络小说家少有的品质,即身为一个文人最后的那一点骨头,心怀热血,真的想讲一个有诚意的故事给大家听。读《紫川》的时候,我还是个学生,从头到尾看的都是盗版,后来还买了盗版的书。但工作赚钱以后,我特意注册了一个起点号,上去把老猪的《紫川》和《斗铠》来了个全订,因为不是VIP,所以多花很多钱,但那份喜悦,恐怕只有自己能体会到。就像爱一朵花,爱一首诗,爱一个人。
大家都说现在的网络写手写得烂,可写得烂除了自身水平问题以外,很多是逼出来的。鲁迅先生写得好,可你知道鲁迅先生多有钱吗?看鲁迅日记里,最大的印象是,鲁迅没事就下馆子,带朋友下馆子,带年轻人下馆子,各种下馆子。萧红回忆鲁迅去豫园吃饭,碰到有人喜欢的菜,就点两道,甚至点三道,为啥,他有钱啊,他任性。鲁迅的稿费大概是千字12元,这是听当时顶级演唱会,梅兰芳的戏只要一块钱的时代,你感受一下。所以鲁迅先生有理由任性,不但可以资助穷青年,还能在北京买四合院,还敢收藏古书,动不动就喷一下政府,因为他太有钱了。
我觉得当作者不能通过售卖书籍出版权,而仅能通过转让影视改编权来获利的时候,他们的创作理念和创作行为必然产生极大的异化。他们将不再专注于发掘内涵、架构情节、研磨句读、锤炼文字,而是一味的追逐读者的“爽”点,迎合市场的口味,在日更万字的压力下放弃文本质量,在向易改编、易投拍的目标靠拢中丧失底线,以期从中数倍甚至数百倍地渔利。
我现在去看盗版——错字连篇,一堆无意义标点符号,断章,还得我自己去找。我干啥啊?既然口渴,就买瓶矿泉水咯,干嘛为了便宜找个公共水龙头?所以宁愿花钱做。
我希望看到的网文越来越好,毕竟我不是初中二年级,还是想看点三观靠谱,情节合理,剧情有脑的小说的,要不然不能爽到我,只能恶心到我。
我看着书,想着这个我最喜欢的作者,今天吃的饭里有我帮他加的一个鸡腿,我就也开心,就好像给暗恋的女孩子偷偷的寄了一束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