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璎珞扶着皇后帮皇后学习走路,令妃扶着顺嫔帮顺嫔学习走路。
2.皇后送给璎珞的佛珠,璎珞一直戴着。
3.皇后教璎珞写字,璎珞教明玉绣荷包,“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
4.皇后对璎珞说:“爱一个人一定要让他知道吗?”令妃对继后说:“爱一个人,谁先说出口谁就输了。”皇帝问令妃是否真的爱自己,令妃回答:“我会用一生来告诉你。”(璎珞把皇后教的都学会了)
5.皇后乘坐仪驾(还是仪仗)路过璎珞,令妃乘坐仪仗(还是仪驾)路过富察傅恒。
6.富察傅恒给海兰察的房契,是曾经他为自己和璎珞准备的。(这个真的泪奔了)
7.玲珑偷孔雀羽线想害璎珞害不成而害死吉祥,同样的,玲珑偷璎珞绣的朝服(还是常服)把自己给害了。(说白了就是自作自受,谁让她自己手脚不干净)
8.璎珞与傅恒有缘无分,所以一直争取想让明玉和海兰察有情人终成眷属。
9.璎珞为姐姐复仇,令妃为皇后复仇。
《延禧攻略》众多细节上也很尊重历史。比如说很考究地让女演员们“一耳三钳”,意思是耳朵上各戴上三只耳环,越重戴得越多(每只耳最多不超三只)代表地位越贵重。具体可以看女主魏璎珞进宫前后身份的转变。还有皇后、嫔妃们的护甲套,女人们爱美留着长长的指甲,来表示自己地位的尊贵,十指不沾阳春水。甲套就是保护她们的指甲而生。这个护甲套和上面提到的耳环一样,不同等级、不同身份的嫔妃戴得不一样。护甲套越长,代表其身份越高贵。具体可以看娴妃时的甲套,简简单单的,后来升到皇贵妃时就变成精美的护甲了。
故宫夕景俯瞰图是我看过最好看的一个俯瞰图了,故宫的色调配上霞光真是超级和谐美观了。一般电视剧开头都是俯瞰的长镜,如果是宫廷剧更是直接拍皇宫的俯瞰全景,但是,《延禧攻略》里的这个俯瞰图,画面并没有被“皇宫”塞满,而是留了很多空间给皇宫周围的河流草木,一方面以更高的高度拍摄,造成万千宫阙都渺小的感觉,连飘着的白云都与视线齐平(这个小细节拉分很多啊!)一方面给人一种“孤城闭”的荒凉肃穆之感。重点是这个俯瞰是个忽高忽低的动态,非常像第一幕中的白鸟视角了。
《延禧攻略》和于正之前的古装剧升级打怪套路都不一样,甚至整体都像换了个编剧似的。剧中特意打暗的莫兰迪色调处处营造出一种高级感,居然抛弃了往常使用的阿宝色,一下子显得高大上起来。剧中任何一帧画面精致得都可以截图下来当壁纸,严格按黄金比例去拍的。剧照都很淡雅,其中人物头饰,服装,妆容都参考过历史考究的。看过《琅琊榜》的伙伴们都知道,这部在豆瓣上长达9.2高分的古装剧是多么深入人心,我第一眼看到《延禧攻略》画面,这和《琅琊榜》是多么似曾相识!
大家有没有注意皇后、嫔妃们的”点绛唇“妆,像不像现在风靡亚洲的咬唇妆?原来此种唇妆在我们清朝就已经发明了呀。在那时,人们追求樱桃小嘴,在嘴巴中间处点一点点的口红,上唇不涂,让嘴巴显得越小越好看。当然,剧中还有其他很多细节,服装刺绣精致好看,家具简朴大气,这些点滴汇集一块,首先赢得了大量观众们的好感。怎么不吸引人去观看呢嗯,看了这部电视剧,道具细节我给满分。
故宫东南角的角楼算是非常经典的地方了,但被滤镜调得这么美,当时给我的感觉就是“惊艳”。故宫的主色调是红黄,但却用了偏绿、偏灰的滤镜,视觉冲击非常大。角楼在水中的倒影非常清晰,但两边延伸的宫墙却渐渐虚化,既有深宫晦暗的感觉,又不会使整个画面显得模糊,而水面上缓缓飞过的白鸟作为画面中唯一的亮色和动态,绝对是点睛之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