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婆婆,后婆婆,给我带了六年孩子,孩子带的确实非常好,对我对孩子都尽心尽力。但是一张嘴巴说话不饶人,前两年的一些话,我难以忘记,后几年学聪明了,就是尽量避免和她聊天,有矛盾,以她为主,不争执。所以,她把孩子带的很好,我也投桃报李,在孩子爷爷去世以后,对她比以前更好。但是,真的做不到婆媳如母女的聊天。印象最深刻的一句,孩子小时候因为育儿观念不同,不按照她的来,人家来一句,这孩子又不是我的,和我又没有血缘关系,随便你!好几天的不理不睬。这句话凡是有矛盾就要说一遍!
身边有不少“刀子嘴豆腐心”的情况,说心里话挺反感这种情况的,说话的人从不考虑听的人的心理感受,这是一种自私/唯我独尊的内心描写。尤其是长辈对小辈更容易发生这种情况。可以说中国人长期以来的心理压抑感主要来自于此,还无处可躲。上海还有一句专门的方言是关于这个的:打一记撸一记,意思是说先揍你一下,再安慰你一下。我把这些都归类为语言暴力,人与人之间缺乏正常的沟通。如果是同龄人中有这类的,听我一句劝:有多远躲多远,时间久了,都是满满的负面情绪。
刀子嘴就是刀子心,最起码他心里是那样想过,不然不可能说出来。你能说出自己都想不出来的话? 事后再打圆场,不过为了掩饰自己心里的恶意而已。见过太多宣称自己是刀子嘴豆腐心的人,这一类人还真没见过几个善良之辈。人的性格可以直,但话不能直,说话必须考虑听者的感受。否则,不是傻子就是仗着自己说的出口欺负人。对于这样的人,从来就不要客气。
我的姑姑,说话劈头盖脸从来不留情面。那年在姑姑家住过一晚,停电的盛夏夜晚,热的翻来覆去,姑姑拿着扇子扇着,丝丝凉意伴我入睡。半夜迷迷糊糊醒的时候,她半睡着半扇着扇子。一夜没停,第二天她跟没这回事一样,依然该亲亲该骂骂。看一个人看的是心不是伪装,“有的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口出恶言时必心生恶意。这两者是同时发生的。但恶言说完了,说不定心中的恶意也没了,此时有可能是豆腐心。总而言之,刀子嘴和豆腐心基本不会同时发生。对于这种人,他豆腐心的时候感激他的善意,他刀子嘴的时候我会警惕他的恶意。
真正用心关心别人往往如此由爱而恨!刀子嘴,豆腐心!良药苦口 ,忠言逆耳。把这两句解释清楚基本就能了解一个人性格!身体不好去看大夫。大夫开完药病人嫌太苦!又找一群大夫开了药不苦。不久病人因为药不起作用去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