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复杂的现代社会,人们找到了“心灵鸡汤”这样一种删繁就简的方法,它轻描淡写地把意见、意识和可靠的事实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给读者一种强大的自我安慰。也就是说,心灵鸡汤迎合了人们“偷懒”的心理,认为做到了几点就如何如何了,等到实操时才发现,你或许连一点都做不到。
说实话,现在的年轻人承受舆论贩卖的焦虑和房价震撼的压力。与其推销鸡汤,不如静心学习与自身相关的干货和知识。如果没有崇高的理想,只想平平淡淡就是真,那么与其贩卖成功学,不如兜售毒鸡汤、丧文化。哪怕你不能功成名就,起码也卸下了你心里的重担。
我发现。喜欢鸡汤的人,却大多有着极强的执行力和明确的目标。比如看着固执且思想落后的老爸。天天在朋友圈里喊口号和推销无限极的远房舅妈。以及宣扬狼性文化,又希望员工只吃狗粮就能甘愿为公司卖命的老板。
朋友圈发多少心灵鸡汤,我并不是很在乎,除非发现有三观严重堪忧的伪鸡汤,我会说一下,但不是在朋友圈说,不过迄今为止我没有发现严重堪忧的伪鸡汤,人生已经如此艰难,就不要拆穿了。
读鸡汤文可以,但你要带着逻辑、带着全局的眼光来读,如果确定自己还不具备全局的眼光、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那最好是先看看经典书籍,这样可以避开垃圾知识的深坑。
发这种朋友圈的都是那种混的不怎么样的人。要想了解你朋友圈中是什么样的人,看看他转发的鸡汤就知道了。如果你朋友圈都是这种鸡汤,那么是时候审视一下你自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