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听了一个电台在讲一件很普通的事情。一个女生写信来说:上班后开始相亲,第二个相亲对象谈了一年,准备见家长商量订婚的事情,结果因为三金礼钱的问题产生了分歧进而产生了矛盾。姑娘说人生过了三分之一,这个男子并不是多么的爱,是否要考虑清楚再去决定呢?
二哥说:其实相亲不过也是男女认识的方式之一,只不过是相对而言各种过程相对比较快而已。两个人在一起适合与否,和相亲这种形式并没有多大的关系。
以前的时候是不怎么排斥相亲这个形式的,最多的想法就是这只是认识的一种方式而已。然而,相亲几次之后,就略为失望,进而到现在也断了通过相亲方式来结交朋友的念头,毕竟都是打着找结婚对象这个幌子来的。
断念的原因之一便是事情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相亲本身就是带着目的而去的,即使并不是“相亲即意味着结婚”,但是在潜意识里还是有这种的一种意识。从而导致在与相亲对象交谈接触中就不免带有一些审视的眼光。同理,对方也是如此。当然相亲过程中真的会遇见一些奇葩的事情,后来再想起也就觉得可笑了。
上班后的相亲模式中,别人给你介绍的对象多数是门户相当的人,正如网上的段子讲到通过你的相亲对象你就可以知道你在介绍人眼里是什么样子。
相亲这一模式的好处是可以通过条件设置来过滤一些人。然而这些条件只是外观可了解清楚的。而真正需要去了解的性格、品质等则需要你亲自去接触才知道。现在想想决定要不要在一起的因素还是两个人的性格是否合拍,三关是否站在了一起。否则外在条件再门当户对,也不会太长久。
相亲就是自己找不到对象,爸妈帮忙找对象,可以接受,毕竟爸妈的眼光也不错。
我姐,大龄剩女,现在我妈每周末四个相亲对象的给她安排,从一开始的不接受,到现在的苦中作乐,我觉得我姐还是挺喜欢的。
我觉得相亲就是给男女提供了个认识的机会,并没有什么影响,但是我不接受。
相亲是在媒人介绍的基础上,男女双方通过会面走访,互相审视人品,察看家况,俗称“看新人”及“看厝”、“看人家”。
我可以接受相亲。相亲就是奔着结婚去的,大家都很成熟懂事了,婚姻会比较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