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初中的时候,刚上初三时,班里转进来一个省会城市的男孩苏木木。他的父母第一天去宿舍帮他铺床,收拾东西时,我们都看到他的父母给他买的零食都是成箱买,而不是散买。当时的我们都比较穷,家境很一般,谁也没见过这种买零食的排场。可见,此人家里一定有钱。我们心里想:来自省会大城市的人就是不一样。苏木木为人随和,有说有笑,很好相处。不知从哪天开始,我突然发现宿舍有俩人趁木木不在的时候偷吃他床下的零食。我看见他们偷吃木木的火腿肠,还有午餐肉,还有牛肉。我觉得无比气愤,怎么可以这样呢?他们问我吃不吃?我义正言辞的说:吃!哈哈!后来,全宿舍的人除了木木外都参与到了偷吃零食中。那时候的我们,真是馋呢,平时基本没有什么零花钱,看着木木每天“大鱼大肉”,我们确实受不了。我们一起讨论,木木会不会发现零食变少了。讨论的结果是,不会。因为他买啥都是成箱的买,少几根火腿,少点牛肉也不会察觉。这种集体偷吃木木零食的行为间歇性的持续了将近一年。就在临近中考的前一周,有一天我和木木都不想听英语课就溜回了宿舍,只有我们俩。那天,木木和我说了很多心里话。木木说:“其实我一直都知道你们在偷吃我的零食,我也知道是谁,只是我一直装作不知道。”听完木木的话,我内心好惭愧,原来最傻的一直是我们几个,自作聪明以为人家不知道。木木说,他觉得大家都是同学,平时关系都不错,不想揭穿我们,影响相处的关系。另外,他和我们相比,家里确实宽绰,也不在乎这点零食。他就当满足一下我们这些馋猫。很多年过去了,我们当年的初中同学早已不联系,很多人我也忘记了。可是,我始终记着这个叫苏木木的同学。他是我见过最大智若愚,最聪明的人。
我认为现在大多数的小孩都很聪明,很早就懂事,这可能是来源于精神物质营养的充足,母亲在怀孕时期,不受到任何的不良影响和生活压力,一切都在快乐舒适的环境生下来的宝宝一定是聪明的。我在8年前遇见了一个小女孩,是我一个朋友妹妹家的孩子,她叫小月月。她在两个月的时候,她就给我的感觉特别的傲慢和不凡,她的成长我一直在观注她,在她一周岁的时候,几乎什么话都会说了,特别的懂事,她的主要特点是记忆力、应辨能力、特别强,对任何事物的反应特别敏捷,由其对六亲关系的分辨特别明郎,智商超过大人。现在这个小女孩8岁了,上一年级了,书念的也特别好,我想这个小女孩一定是未来的人才。
每个人见得聪明的人都是不一样的,所谓的不一样,就是你是只的他的哪一方面,就比如说,有些人学习比较好,但是社交一塌糊涂,有的人工作做的很好,但是情感方面不好,至于最聪明的人好像没有什么标准。所以这个问题不知道怎么回答,聪明的人呢办事的方法有很多,比如,为人圆滑的人我认为就是聪明人,学习工作上面脑子转的快的人呢也是聪明人,并且他们的做事方式方法不会局限于一种。
其实我们所认知到的聪明不是真的聪明。我举例说明,有一个小孩,他有一天走到了他父母跟前说,妈妈,你摸摸我的额头是不是发烧呢?他父母说没有呀。他说,我发烧呢,你是不是给我冲一杯橘子汁。他父母笑了,说,我儿子多聪明,想和橘子汁不明说,用这种方式说。这就是我们所认知到的聪明,其实这哪是聪明啊,这是小聪明。
我的高中同桌,她属于智商高情商低的这类型人,平时说话不好听,容易伤人,但是特别聪明。理化生这种磨人的科目,她只要学一遍就知道来龙去脉,甚至给别人讲解,虽然讲解有些伤人。本来有希望冲清北,但高考考崩了,现在在西安交通大学读环境这类型的专业,没什么联系了。
见过最聪明的就是自己的初中同桌,同桌是个天才人物,初中数学题3分钟绝对能做出来,而且高中数学题也可以轻松解答,平时打草稿都很独特,在手臂上打草稿...后来高中直接考到全省最好的高中,大学也直接保送,据说现在正在读博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