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女性悲歌,其实主角光源氏也是个可怜人,一生也轮回在无常里,找不到归宿。其母亲虽然深得皇上宠爱但是因为出身低下处处遭人算计,于是在源氏三岁时便不堪凌辱折磨含恨而去。幼年成长中母亲的缺席导致了源氏一生都在各种女人身上追随母亲的影子。《源氏物语》这本书被很多不了解的人诟病为“大叔推倒萝莉”“萝莉养成计划”“百人斩”其实是与之有很大关系的。用佛洛依德的话来解释就是俄狄浦斯情结,这种情结伴随了源氏一生,儿时的恋母情节没有得到良好的疏导最后才演变的如此花心,也害了所有女子。他追寻了一辈子的真爱,懂得欣赏每个女人的美,不论对方美丑贫富,他都可以为了每一段感情付出所有,痴于女子千娇百媚,醉于女子风情万种,敬于女子博学多思,但却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猛一回头,发现紫姬才是自己的真爱,可惜那时紫姬已经香消玉殒。这样的男人放现代不能容忍,但是放在那个时代背景下来看,的确没有什么恶感。每一部经典作品都不应被因为一些狭隘的思想而被批判。如果看《源氏物语》只能看到情爱纷至那就太可怜了,书中描写的日本民俗文化、上层贵族丝竹雅乐、平安时代风雅清丽、大唐影响下审美情趣甚至是借用的白居易唐诗造词都能让人感觉到作品的美感。顺便说一句,《源氏物语》因进入西方世界较早,全球翻译语言众多,光是在中国形成影响力的几个译本便有钱稻孙译本、林文月译本和丰子恺译本。个人偏爱更具女性气质的林文月译本,辞藻优美,和歌翻译古风悠然,意境凄清,愁绪不去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首先《源氏物语》成书于1000年前,那个时候世界上各个国家几无交流,文学发展各自成体。当时的西方正在普遍建立封建制度,宗教运动,也是中世纪的黑暗年代,当时的西方人人自危,疲于求存,几乎没有什么具备影响力的文学作品留下。但是《源氏物语》出现了,紫式部即是开拓者,又到达了一定的高度,填补了公元1000年左右文学史的空白。其次,紫式部写《源氏》的时候正好身处大唐影响后的日本,平安时代女性地位不高,写作用汉字是男性的特权,女性一般多用假名,于是导致我们今天看来即便翻原著也觉得文字晦涩难懂,并且假名文风柔美细腻,语言环境愈发神秘,日本艺术审美趣味中的“物哀”与“幽玄”被书写得淋漓尽致又如隔着重重雾纱见而不得心向往之。据说作为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文学大家川端康成也是在看过英译本的《源氏物语》后才喜欢上这部作品的,他觉得原著生涩难懂读起来艰难,而英译本却让他感动得要落泪。东瀛民族善于以小见大,世界之大都不过是春之曙夏之夜秋之昏冬之晨,花草鱼虫皆有禅意。而中国深受儒家教义,胸怀世界,民族大义,宇宙苍穹皆为我忧,所以《源氏物语》只源氏公子一人的情仇爱恨便已成巨著,而《红楼梦》则与乱世一损俱损一荣俱荣,余下皆是野狐禅。
《源》中有大量以花朵指代女子的情况。在我一个学植物的人看来,这些花其实是极重要的线索:既明确,又充满特色,非常有利于理解人物情节。由它们衍伸的女子百态,足够说明紫式部作为一名作家的观察之细致,见地之深刻,以及她这一部作品,构思之严谨,笔法之美妙。对于一部小说,这已经是足够的好处了。来举点例子吧:)引用部分乃书中原句。源氏之母,桐壶。「桐」乃泡桐,春日开紫色花朵,但格调并不很高。暗喻其形容完美,却「身份并不十分高贵」。桐壶死后,源氏之父迎娶藤壶。这位皇后几乎决定了源氏公子一生命运,也算是他爱的最深的一个女人。「藤」即紫藤,同样的紫色,却是更加优雅、高贵的象征。暗喻其「无论哪一方面,都像极了桐壶殿更衣生前的样子」(也难怪父子俩都爱上她呢),而且「出身高贵」。后来出场的紫姬(若紫,紫儿),一开始被比作紫草。与紫藤一样,都是高贵的紫色,暗喻她们的血缘关系和相近的容貌,让源氏「无意间竟在这少女身上找到了自己所刻骨铭心恋慕的人儿的影像」。网上有评论说她「色如花,命如草」,也就是这个原因。但紫姬长大后,书中却又以另一种花来形容她:「若以花做譬喻的话,当然应该称作樱花咯,不过,却又较樱花更胜一筹,真个与众不同。」樱花在当时的日本,算是地位最高,最受欢迎的一种。正如同书中多处对紫姬(紫夫人)的评价:完美绝伦,无可指摘。可是她终究已经不是那个被源氏抱来的少女了,虽然看起来美艳温顺,人见人爱,内心其实已经偏离源氏为她设定的,「紫藤」与「紫草」的轨道。这样读来,源氏、藤壶、紫姬三人的感情线,是不是明朗很多?再比如朝颜与夕颜:夕颜大家印象一定深刻,就是那位与源氏结下一段露水情缘,然后迅速香消玉殒的少女。但她在认识源氏之前,其实是被用另一种花来比喻:常夏石竹。夕颜与常夏,都是夏季盛开的娇弱草花。但常夏的生命里更长,也更灿烂鲜艳些。如果不是因为源氏,她的命运倒的确可以朝常夏的方向发展呢。至于朝颜,中文多半翻译为「槿姬」(朝颜在日本古代即木槿花),就是书中难得一位与源氏只有精神恋爱而没有肉体关系的女子。夕颜纯洁天真,低微得触手可及,却是见不得人,只能在晦暗的夜间匆匆开放便消逝的存在;朝颜则始终在枝头保持着距离,秉性坚强,一定鲜艳而努力地坚持走向大光明。这样对照着看两个女人的性格命运,是不是也丝丝入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