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想说的是,张爱玲从小就接触经典著作,最突出的就是《红楼梦》了。她从十三岁开始读,每过几年就会重复读,每次都会有新的收获。有兴趣的话可以看一看她的《我的天才梦》,这是一篇散文,是她15岁写的,上面写着她是如何锻炼自己文笔,以及她是如何看待生活,看待未来的。
她平时是会留意一些特别精致的词语,例如颜色,就喜欢珠灰。她的人物塑造不是红配绿那样鲜明,而是葱绿配桃红,这取决于她对人性的洞察,以及对情感的独特见解。
例如《红玫瑰与白玫瑰》,振保在任何人眼里都是好好先生的存在,但他在爱情上,有着男人的软弱与喜新厌旧,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渣男的存在。勾引了性感妩媚的白玫瑰,却又不敢公开。娶了贤妻良母型的红玫瑰,却又想起从前白玫瑰的好。他在众人面前的形象,与他在爱情里的表现是不对等的,同时他的内心又是充满矛盾的,让读者觉得特别真实。
多看张爱玲的作品,就能从中感受到了,写字只能靠多看多输入,才能有逐步的提升,否则听再多的方法论,也很难有进步的,加油~
你长得这么好看不如给我点个赞吧。更多的学习技巧,可以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我从心理学和文学的角度,为你破解生活密码。
微信公众号:文学有毒
做全网最幽默的文学解读频道,别轻易关注,小心中毒。
张爱玲出生的成长的时代,本身就是个动乱的时代。我们经常会说乱世出英雄,我觉得她也算是有这样的原因在内。张爱玲所在的家庭,原本应该是背景不错的,只是后来没落了。
后来她的父母不在一起了,张爱玲渴望母亲的关爱,但是却跟父亲和后妈住在一起。后来张爱玲的母亲回国,也生活了一段时间。可能因为母亲本来就是个特立独行的女子,在那个时代还是比较特别的。
所以我觉得张爱玲是因为家庭的原因造就性格占很大部分的关系。只是如果是说文字写得好,我觉得就算把这样的家庭放在别人身上,也不一定会有杨爱玲王爱玲之流,张爱玲的敏感我很相信是与生俱来的。
作家和诗人,有的可以后天锻造,但是有的人必须承认,就是天生的这块料。他们可能家世不同,但是如果都接受了教育,我觉得总有一天都是会大放异彩的人。有时候不得不承认,天赋这种东西就是存在于别人身上的。
而张爱玲,我觉得就是这样的孩子。她一生坎坷,也包括跟胡兰成的婚姻不幸,但是她的文字仍旧是犀利的,多情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