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者》第四期节目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清华大学教授赵家和,一生勤俭节约,在二手市场买的毛衣,可以穿十几年!就是这样一个人,2006年开始为西部贫困学生捐款,2009年得知自己得了肺癌,决定捐出毕生的1500万元积蓄。
古代也有一个人,帮助国君复国,后来改行经商,积累数千万家产,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
这个人就是道家代表人物范蠡,他帮助越王勾践复国,功成身退,改行经商,三次赚到千万家财,又三次将家财散尽,送给知己和百姓。最后与西施定居于西湖之畔。
范蠡如此淡薄名利,却被后人尊称为商圣,当做财神供奉起来!
千锤百炼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首《石灰吟》的作者于谦也是这样的一个人。
明英宗朱祁镇昏庸无能,受奸臣王振摆布,在与蒙古大军的交战中全军覆没。这一战不仅皇帝本人被俘,还失去了二十万主力部队。一时间,京城乱作一团,许多大臣建议南迁。
于谦是未打过仗的书生,却将一帮残兵败将、老弱妇孺组织起来,打败了侵略者,保住了首都北京,挽救国家于危难之中。
这位民族英雄,到最后被奸臣徐有贞所害,被判斩决。当抄家的官员来到他家时,发现这位朝中一品大员,却是家徒四壁,除了生活必需品外,一无所有!
于谦是贫穷的,却又是无比富有的。他的英名与日月齐辉,光照千古!
对于以上这些人,道家鼻祖老子其实早有定论。据史书记载,老子在山顶眺望着群峰,一边捋着胡须,一边徐徐道:“身死而精神不灭,才是真正的长寿啊!”(道德经原文:死而不亡者寿。)
弟子求问老子:“老师,如何才能做一个留名于后世的人?”
老子摇摇头:“尽量帮助别人,自己才能拥有的更多啊!尽量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啊!”(道德经原文: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易经》有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如果是平凡人,多帮助身边的人,人缘会越来越好,路会越走越宽,家庭会越来越幸福。
如果是成功人士,多为国家和民族做些事情,自然家族兴旺,荫及子孙,最后流芳百世。
人的血肉之躯终会腐坏、消失,而唯有精神力量,才能长存于天地之间。
老子主要讲人要善于自我修养、丰富自己精神生活的一系列观点。在老子看来,知人、胜人固然重要,但自知、自胜更为重要。一个人若能省视自己,坚定自己,克制自己,并且矢志为行,就能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保持长久的生命力。
从字面上解释:能认识别人叫做明智,能认识自己才是聪明。能战胜别人叫做有力量,能克服自己的弱点才是刚强。知道满足的就是富有。坚持为行的就是有志。不迷失根基的就能长久。身死而道犹存的就是永垂不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