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看到莲花的时候,往往会想到出淤泥而不染,但是却没有看到莲花的根深深的扎在淤泥里,正是这些淤泥为莲花提供了盛开的营养。修行不是逃避,修行就是工作生活,做人做事。当你能够处理人生中的一切问题的时候,所有的烦恼也就变成了成长所需的智慧。所以我们要以出世之定心,处入世之事。 善待妻儿,孝敬父母,好好工作,好好生活,但八风吹你你不动。更要以入世之愿力,求出世之法。 兢兢业业,不屈不挠,坚持不懈,渴求智慧,亦不忘初心求解脱。
好多事情我也是花了十年时间才明白,现在说反而一个字都觉得是多余了。 修行人寻找入世与出世的平衡点,这个问题根本取决于慈悲心,而不是智慧。不慈悲的人不需要入世,也就没有这个问题了。正是世间有苦,所以菩萨才要慈悲,如果菩萨不来世间,菩萨就没有“慈悲”这回事了。我们看到菩萨慈悲也是因为我们能看到苦。修行不是一门成功学,修行是没有任何目的和目标的。可能就像你吃饭睡觉一样,修行属于日常生活所需。
其实抱负再远大,不如珍惜眼下的生活,越是有出离心的人,越是能欢喜地和眼前的相处,因为知道自己早晚会与它分离,于是当下这件事就已经是以出离心在对待它了。
于出世间法中,常住本心,入于三昧,于一切烦恼心中现菩提自性。 入于世间法中,兴大悲心,行菩萨道,救度一切罪苦众生,令众生出离生死苦海。
我个人认为寻找入世与出世的平衡点是一个特别难的事,能做到的人基本要具备三个因素:1,缘分好 2,强大的体能 3,心肠硬。
只有入世,才能真正出世。这看起来很矛盾,其实是不矛盾。最大的自利,是通过最大的利他实现的。这就是菩萨成道的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