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个人比较喜欢吃水多一点的米饭,这样的米饭,蒸出来的时候都比较软,无论是有胃病还是没有胃病,都可以吃这种软的米饭。
水多的米饭,从口感上来说,是属于比较好的一种,总体来讲,水比较多的米饭,可以说是香软可口,很有味道,也能够适应各种人群,对于那些有胃病的人而言,水分多的米饭更是一种养胃的食物。
但是水分少的米饭就不一样了,这种米饭一般蒸出来的时候会比较硬,而且有的时候还会出现夹生的情况,试想,如果一个人吃了不熟的饭菜,那他会怎样呢?势必是要闹肚子的吧!这种水分比较少的米饭,对于胃不好的人来讲尤其不能吃,吃了这种水分少的米饭就会让胃不好的人消化更不好,从而引发一系列各种各样的复杂的胃病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和美好心情。
我比较喜欢吃水分较多的米饭,其中也有一个原因是因为,自己本身也有一点小小的胃病,吃不了太硬的东西,而那些水分比较少的米饭一般口感都会比较硬,进入肠胃也会比较难消化,所以我还是喜欢吃水分比较多的米饭,不仅口感好还容易消化,对我们的身体健康也是十分有益的。
吃水分比较多的米饭的时候,会同时提供给我们的胃足够水分,这样,就不会导致食物在胃里面因为没有水分而消化不开的现象了。
吃水分比较多的米饭的时候,我们不会因为口渴而一边吃饭一边喝水,这就会给我们一个好的吃饭的氛围,心情好,身体的消化就好,从而更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
就我个人来说的话,我当然是喜欢水少的米饭了,煮熟之后是稍微硬一点,一粒一粒,而不是像水多的那样粘在一起。
我家在山东,小时候就特别喜欢吃米饭,而且我吃米饭是一定要用比较有味道的汤来泡的,那样才是一碗米饭的完整体,当然配菜也是必不可少。如果是那种鸡汤、排骨汤之类稍微淡一点的,就要盛满一碗才行。而如果是炒菜的汤汁,因为会咸一点的缘故所以只要一点就够了,这些都是我从小吃米饭的习惯。
高中是寄宿制的学校,去食堂吃饭的时候我从来都是要炒饭吃的,因为食堂做出来的米饭水多,都粘在一起,只有炒饭才稍微好一点,符合我的要求。而到了东北的大学之后,虽然这里是出名的米饭好吃,尤其是什么五常大米,但是食堂里有的窗口煮的饭也还是黏糊糊的,让我一点食欲都没有。于是每天午饭我开始吃馒头配炒菜,或者吃面,而晚饭就找那种煮饭煮出来是硬的窗口,强调一下米饭上要浇汁才行。
一直不理解喜欢吃水多的米饭的人,不但口感不好,而且在嘴里的时候还特别黏,更重要的是如果用汤汁泡一下还有点多余,因为米粒内部已经有水了,汤汁的味道只能浮于表面。我还是觉得,如果想吃水多的米饭,直接喝粥不好吗?何必要煮出来这样半干不干的米饭。
我并不想改变别人的口味,也无法理解别人的口味,只是对于米饭的水多水少问题,不同想法还是挺重要的,跟朋友有时候出去吃饭都避开吃米饭的餐馆,因为我们要求不一样。
我和你一样,我也是吃干爽的,如果煮出来的饭是软绵那种我宁可不吃,我的心态,要不就煮粥,要煮饭就要像饭。就是你说的粒粒分明那种,我也是要吃这种饭,如果是我自己吃,饭甚至干到难以下咽,但我宁可吃这种也不吃湿饭,太干我宁可办点菜汁,要不就干脆蛋炒饭。对了,煮成软绵状态就没有米的味道和米的香味了,有时候为了照顾老人做软绵饭,我实在吃不下,就只好自己下点面条,干拌面。我今年30多了,不是矫情,实在吃不下那种软绵饭,这种饭不饭 粥不粥的玩意吃着想反胃 做呕,个人口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