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小时候缺爱,童年在一个原生家庭中没有获得充足的本真的爱或者关怀,这是很难受的,也许他的本体还在不断的生长,比如每天上学还是会学习,获得知识,自己的不断努力后,成绩也不会多差。同学和他闹矛盾了,其他的孩子的方法是过了一会儿,随便找个理由或者叫借口,不久就又重归于好,因为他们觉得这是正确的方法,然后两个人又能开心的玩耍,但是他不一样,因为内心的缺失,他会封闭自我,他觉得你触犯了我,我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不和你说话,为什么,因为你看不起我,这是我的正确的方式。
在我还没出国之前,我感觉自己是个一无是处的人。没有特长,没有兴趣爱好、成绩不好、英语不好、性格内向、身材瘦弱。除了经常被人称赞乖和听话。这些在大人眼里所谓的优点,感觉自己似乎没什么用了。从小我成绩都不好,小学的时候,总会被留堂、罚抄和重考等等。每次遇到老师叫我留下来,我的内心都是极度奔溃的。因为我害怕父亲的责备,一个眼神都让我颤抖。老师会挥挥手叫我父亲进来,告知父亲:作业没完成或考试没考好。回到家中,当然是一顿臭骂和痛打。一次又一次,可似乎成绩毫无改变。
以我自己为例吧。可能陌生人第一眼觉得我不是很好接近,因为我不太会主动跟别人讲话,即使讲话也是很尴尬的那种。稍微熟悉一点的人,可能会觉得我也还算有点意思,接梗、补刀啥的我都能聊得来。但是真正了解我的人,他们会知道我其实非常脆弱,我没有主动和人搭话的勇气,我怕别人不喜欢我,我怕别人说我不行,我很容易情绪崩溃。这一切都源于一个不怎么幸福的家庭。我出生没多久就没了妈,爸爸为了生计出门打工,一年没几天在家,我和奶奶相依为命。
影响到什么呢,就是看着父母争吵几十年,我结婚前问他们,我不确定要不要结婚,但我确定结婚绝对不会让我的生活比不结婚更幸福。你们能不能接受我这辈子都不结婚了?如果能接受,我就不用结婚了;如果不能接受,为了你们,我就和他结婚。父母说结婚是为了我将来的幸福,我说看你们的样子,怎么能让我相信婚姻是让人幸福的,笑话。
爸爸是一个很严厉的人,从小到大,我心目中的他是一个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男人。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很开心的带了一个朋友回家,当晚爸爸就指责我:"你怎么和一个那么矮读书又一般般的人玩,你有什么出息,就你这种没用的人应该和比你大的人比你成熟的人交往。”以至于我在成年前的交际一直不太如意。
一般来说,家庭环境好一点,优势不仅体现在好的学校、师资和学习用具,还包括丰富的见识。见识是隐性的知识,学校可以教授思维和理论,却很难赋予学生见识,见识的重要性可以从“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等诸如此类的说法中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