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初读在初中,正值青春期,热衷于否定,习惯于批判,但内心迷茫。当时只知道眼前的一切都是不想要的,但想要的是什么,却说不出,只能沉默。读完此书,感觉终于找到了和我一样的人,这个人说出了我内心的话,我依然沉默,但不再孤独。现在偶尔还会拿出来读一读,就像和一个老朋友聊聊天,看他嬉皮笑脸的给你掰扯那些实在话,不卑不亢、生动有趣。这是一个有趣的家伙,你可以去找他聊聊天,他一直都在那里,等待着那些希望生活变得更有趣的朋友。
高中读过的莫言先生的《生死疲劳》讲述的是1950 到2000中国农村的50历史,展示农民与土地之间的种种关系,通过生死轮回的艺术感整体的想表达的感情表达的淋淋尽致。最震撼的是各种轮回转世投胎,妖魔鬼怪,动物,表现的惟妙惟肖。
琅琊榜。经朋友推荐,一开始看了两页,觉得没意思就不看了,后来真的是因为闲着无聊,才看的,一点点看下去,惊艳,震撼。当时看的是电子书,看完立马买了纸质书,再多次品读。再后来,拍了电视剧,也是我看过精品的小说改拍剧。
《白夜行》有一种爱像黑暗地狱里的一道微光,虽然不明亮,却是彼此赖以生存的能量来源,整个故事就像一个拼图,让你努力地一点一点的拼凑出整个结局,但是到最后结局貌似也没那么重要了。
万历十五年,迄今为止,唯一读了三遍以上的一本书。冷冰冰的制度竟然被作者写的充满血肉与温情。张居正的悲剧,戚继光对制度的弹性化利用,等等,或许制度与人的关系都是引人入胜的。
《我们不是相爱的吗》,这本书,虽然是言情,但是被我看到了更深的含义,比如说命运。一直追求的,却没有追到,它来了,却不是自己想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