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个独指孤独、独来独往的话,我会说太爽了,太舒服了 太适合我了,我活了四十多年了,一个朋友都没有,最接近朋友的只有熟人这个词,然后就是家人、亲戚、同事、同学……从小到大都没合过群,最奇怪的是自己从没感觉孤独。小时候最喜欢的是一个人看书和看电视,一个人去看一毛钱一张票的电影,或者一个人去城郊结合处的一处高地去看远处的村庄、河流和天上的云,也可能是一颗孤零零的大树。看天上云卷云舒,看远处行人自行车车圈反射出一点点光芒,温和的阳光撒下一串串光晕,带着莫可名状的口哨声,一切感觉很惬意很舒服,有一次看夕阳西下居然睡着了,害得家人找了半天。有时候会心血来潮朝一颗远处很富有诗意的大树走去,走很久很久,走近却发现它满身疤痕扭曲不堪也乐此不彼。在很多人看来是神经病吧但我觉得这很有趣,好玩极了。年轻的时候一个人去过围场坝上、克什克腾旗、加格达奇、东西乌珠慕沁等地,当时算是人迹罕至的美景,就是电影《向阳的日子》中的感觉。当时为了远处一棵孤零零的白桦树走了几公里,在一个不知名的小河边坐了半天。
孤独也在无形中提高了交友的阈值,无法随随便便地和人成为朋友,总妄想着有精神世界的共鸣。在长期独处的时间里,愈发觉得交付真心的道路总是战战兢兢,自我保护机制阻挠了无数个可能与人创造交集的开端。一个人感到孤独的真正原因,不是独来独往,而是无法与人分享他们最要紧的感受。在反反复复的自省和与外界的试探中,我们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孤孤单单地长大了。这种孤单的感受,虽然让人偶感失落寂寞,但大多数时候,都让我觉得自己很酷,甚至会上瘾。当我一个人的时候,我觉得自己无所不能。当我不是一个人的时候,我开始有了顾忌。
上个月一天的晚上,我突然很想吃蒸鸡蛋羹当早饭,里面埋一块瑶柱,表面撒上葱花,倒一点生抽和小磨香油那种。我学校在山上,没有卖小葱和瑶柱的,于是第二天早上我6点半起床,骑自行车下山,买了鸡蛋小葱,一小盒鲜蛤,还买了一笼小包子。回来才7点多一点,我打开音响,烧水,放蒸笼,细细的筛了一遍鸡蛋,加上滤好的水,在8点之前幸福的闻到了鸡蛋羹的香味。我9点上课,吃完还做了40分钟平和的瑜伽。中午下课回来,我用剩下的蛤蜊小葱打了蛋花,煮了一碗清淡的挂面,倒了一点点小磨香油。洗完碗,我突然觉得特别放松,因为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用跟任何人解释,不用听任何建议。6点半起床找蛤蜊,没人说我有病。蒸鸡蛋羹非常放松,一点也不怕蒸失败了丢人。做瑜伽没有人吵我。这就是太独了的感觉,还挺幸福的。和男朋友分手一个人住之后,我瘦了挺多,坚持了跑步和阅读,感觉变成了更优秀的自己。
在亲朋满座的宴席上,热火朝天的氛围里,你表现的外向开朗,和所有人有说有笑。但是你却在人群散去,回到家里,一个人躺在床上的时候,开始感到轻松和快乐。在熙熙攘攘的商场,你像条鱼穿梭在来来往往的人群里,三三两两的人在你周围结对而行。你一个人走走停停,不必被谁催着“快点快点”,也不必百无聊赖地等着谁,你感到从未有过的自由。我曾和一些非常要好的朋友,坦白过我如此内向自闭的心绪。他们无一例外,都感到惊讶,因为我看起来太开朗了。可事实上,大多数时候,我都更喜欢一个人,并非是社交能力的丧失,只是因为合拍的人太少了。两两相看无言,努力去找些话题,制造些欢笑声,实在比不上一个人的消遣。
其实并不是我们想独,勉强合群真的很累,没有互相理解的人际关系只会让我们更痛苦。成年人的世界里,十有八九都会出现不如意的事情,而你又会因此而心情低落。此刻,你乱七八糟的人际关系又压着你喘不过气。你每时每刻要去照顾他人的感受,每件事都想的非常周全,努力扮演一个让大家都开心的小伙伴。可是,他们不知道,你有时候也会丧成狗,有时候也会累到想一个人呆会。你终于学会拒绝了。但是,他们会以为你在装清高,是在编借口。你已经很累了,你不想解释那么多,你转身离开了他们。你宁愿做一坨散发着臭味牛粪,也不愿意努力去迎合那些鲜花。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真性情的人,想法总是与众不同。
约莫数了一下,从20岁开始。过去这三年飞行的次数26次,旅行过的城市50个,医院去过72次(牙套矫正复诊55次,送人急救3次),搬家5次,减重13斤(半个月),媒体报道许多次,好评恶评许多次,深夜嚎啕大哭过8次(去年有4次)。每一次都是独行。深更半夜发烧到全身过敏,穿好衣服打车去医院,和司机谈笑风生说是去看朋友。挂了一夜的点滴,托着吊瓶去卫生间,眼看到凌晨,编辑短信安排明天工作事宜。你问我孤独吗,没有,倒觉得挺有趣的。医院里来来往往都是人,却无人与我有关,多好,我看过许许多多的绝望,痛苦,无助,我这副脆弱的样子没人可以看到。世上之人皆可谤我、欺我、笑我、恶我、骗我,唯独不可爱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