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皮囊》有感
初闻《皮囊》约是4年前的事,因为自己不喜欢的人在读他,我选择了弃书。其实那个时间的自己也可能体会不到此书的价值,因为没有真正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然而,这两天有幸品读,确实没有让作者太失望,读他的我,对皮囊本身有了改观。
《皮囊》里作者简单质朴的语调,没有对读者做情感绑架,更没有任何对自我价值的标榜。作者的笔力让我油然敬佩,生活从来不会对谁不公,惟有体验过,经历过那才真的算是生活。人的肉体本来就是拿来用的这个神论竟然也成了很多人拷问灵魂的浅台词。世界很大,而我只想呆在家里,那都不去,感受这乡土的气吸和家的温度,虽然幼稚但却真实不造作。母亲的房子在众人的否定中仍然坚挺着完工,表面上看似执拗自私的背后却也含着母亲对父亲那说不出的爱情。后朴的大条和天真终究没有被他口中的世界所接纳,却让我明白了世界复杂的真没有那么多的美好和从容,有的只有无奈和不接受现实的奋斗。对于经受残疾折磨的父亲,其行为变化,思想变化,让我看到了一家人的困苦和情感依托。……
《皮囊》不是对某个人,某个阶段的无限拓展,而是让我们认识到与自己对话,认识真实的自己,接受真实的自己。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一具活鲜的皮囊,不管这皮囊是什么质地,它包裹着一颗心。心就像一盏明灯,把皮囊从内部照亮,"荒野中就有了许多灯笼,灯和灯由此辨认,心和心,人与人由此辨认。"
非常棒的阅读体验,蔡崇达用细密诚恳的笔触,把他作为观察者看到的平凡故事铺展在读者面前,读来居然有某种奇妙的魔幻色彩。你知道,其实这都是些平凡的故事,每天都在世上轮番上演,但一个个用心去看,却都有惊涛骇浪的观感。这种反差,让人有某种超现实的错觉。
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着和别人与众不同的故事,这些故事影响着我们人生的设定以轨迹,在我们的脑海中不断徘徊不断深化。然而,有时我们会忽略它们,或者逃避它们,因为人类本身有着追逐快乐逃避痛苦的本能。
我们在交往中见证了他人的生命过程,他人也参与了我们的生命历程,并最终构成了我们本身,构成了我们的经历和阅历。
我们在生活中、行动中遭遇的人,认识他们,照亮他们,由此你就知道自己是谁,你在别人眼中是何种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