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没有朋友的人。我并不排斥群体活动,你需要我参加,我便参加,需要我上台,我也上台。我不惧怕出错,因为我没有在意的对象,所以我大大方方有时会显得很热闹,等我出了这门,天地皆静,万籁俱消。其实我也有些烦心事。没有干系的人怎么都好说,可一到宴席便手足无措坐如针毡,我不懂礼数,不会说些来来往往的场面话增加气氛,我总觉得带着目的的活动都是心怀鬼胎,我懂我幼稚,在这种场面我脑袋里面唯一的想法便是逃。与人相处总会让人不安。因为我喜欢安安静静做事,最后闹的个招待不周不欢而散。很多人在共处的时候喜欢找些无关紧要的话题聊天,出于礼貌我也会回复一个嗯字伴着礼节性的微笑。我的意思是,好了别说了,麻烦你自己呆一会,我不想搭理你。
哈哈,我就是啊。我看起来好像和这个世界格格不入,我没有一个能够随时相伴左右的朋友,没有一群可以欢声笑语讨论综艺的朋友,没有社团学生会的那些名誉加身。我可怜吗?我不合群吗?我孤独吗?当然不,因为我知道不合群只是表面的孤独啊。我养了一只猫,搬过很多次家,那只猫一直陪着我,现在我在一个大房子里,不是合租只有自己,它有一个很大的阳台,有一个很漂亮的飘窗,一个更加安静的环境,一个只有自己的地方。我可以每天睡觉睡到自然醒,那只猫最喜欢窝在我的脖子旁边睡觉,他会打呼,咕噜咕噜的声音让我格外的安心。我最喜欢的就是,在阳光灿烂的午后,倒上一杯可乐,边撸猫边写稿子。
其实孤独并非是因为另类或者不合群,也不是所谓高冷,只是因为我的心灵很享受一个人的安宁。我妈经常说我,你这个人不合群而且独的厉害。我相信在我很多同学的眼里我也是如此。这个社会说到底还是一个互相利用的社会,自身有价值,别人才会帮助你,礼尚往来才对,要不然单凭毫无血缘的情谊,别人会帮你?大一刚开始就毅然决然的搬出宿舍,自己一个人租了一个带着阳台的屋子,养了我人生中第一个猫咪——三胖。人家一个宿舍一起出去玩儿、看电影、吃饭的时候,我却喜欢买一张去北京的高铁,例行去雍和宫拜一拜,吃一碗炒肝,随着那些美食博主的脚步去寻找巷子中的美味。
是啊,我是一个不合群的人,可我觉得那些合群的才是最蠢的。现在大家一般时候聚会已经不叫我了,这也是我所希望的。我是一个不合群的人,可我却完全不是一个孤独的人。我最孤独的时候,应该算大学时候,整天和社团组织的人员混在各种聚会中时。现在想想,那个时候就是我最孤独的时候。大学时候的我,沉迷于所谓的人脉论中,觉得大学所谓的有意义,所谓的精彩纷呈就是认识最多的学长学姐,参加最多的组织聚会。这样,我好像就和他们一样,成为了一个人脉圈的人。那个时候,参加了太多的聚会,饭桌上和别人称兄道弟,在觥筹交错之间,好像大家都能够开怀大笑。
我确确实实是不合群的,要说乖僻更为恰当,班上没有一个有联络的,类似QQ微信,谈话内容也是少谈公不谈私。不需要朋友,是那名为孤独的坚强,也就是孤高。每当瞧见三五成群的现充们,心中都鄙夷着,因为那些虚伪罪恶嘘弄的关系,我不需要。我出淤泥而不染,就连语文老师都“夸赞”我无懈可击,甚至班主任调我到最吵的地方内心也毫无波澜。不去理睬挑逗,我没有那么固执,还击不了的,下次瞄准或是铭记于心,一句话语,一次触击,挑动不了我的欲望,而是漠视它。这就是我在不合群中学会的忍受,冷漠。
拥挤的人群中,总会突然萌生出一股莫名的孤独感。我来到大城市发展,却又羡慕身边不工作却活的有姿有色的朋友。我在这座城市的某一角落租了一间单间,和整个房子的其他邻居都不太说话。搬来很久,每天匆匆上班下班,也都见不到彼此的踪影。偶尔打个照面,也许只是要付个水电费。每个周末,如果不加班,总是觉得没事可干。于是想着各种方式约着朋友玩,聚会,或者只是宅在家里打游戏,看剧。我月收入差不多每个月7,8K,五险一金除去,交个房租,再吃点好的,玩一玩,也就月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