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翰的诗胜在格调,豪放乐观中又不免悲壮沉郁。开篇即是盛大的宴会,热闹绝伦,激情四溢,葡萄美酒,精美的夜光酒杯,还有豪爽的推杯换盏畅快痛饮的人群,丝毫与战争死亡无关,然而,酒饮歌尽,是沙场征战,几人可回的残酷与悲壮。所以这是将士保家卫国,视死如归的豪情满怀,悲壮慷慨。王之涣的诗胜在意境,孤城雄浑壮美却又苍凉寂寥。黄河汹涌逶迤得如巨龙穿梭云间,群山高耸中是一座孤城,宣告他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的气势,却又免不了被世人遗忘的可怜。高傲的城池响起悲凉的柳笛声,那是戍边将士夜深人静无法抑制的乡愁。
尤其是最后一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特别有感染力,一语道破战争的残酷与展示的豪壮。和着苍凉的琵琶声,黄沙飞土蔓延的边塞,却有这么一群视死如归的战士,大碗喝酒,大碗吃肉,抱着必死的决心捍卫中华民族的疆土,怎么不令人敬畏。在敬畏的同时,也深感到战争的残酷。因为残酷,所以更显悲壮。明知道奔赴了战场,很多时候就已经是命不由己,九死一生。但可爱的战士,仍能乐观而勇敢地面对琵琶催发的战事,开怀畅饮,以尽其情,以壮其行。
其实关于《凉州词》,王翰与王之涣各写了两首,都以其中一首成为名篇绝唱。从题材上讲,两首诗歌都属于边塞诗,但内容和风格上大有不同。王翰版的《凉州词》侧重写征战之前将士们开怀畅饮的豪壮场面,而王之涣的《凉州词》侧重写边关壮阔而孤绝的塞外景色。但就整体风格和意境而言,个人更推崇王翰的《凉州词》。常年征战边关本来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但在王翰的笔下,却又另一番豪放与壮阔。征战之前,开怀畅饮,即使琵琶催发,也能视死如归,壮怀激烈。
王翰这首诗,有评曰:“故作豪饮之词,然悲感已极”,我认为是有一定道理的。王翰开篇就写了“葡萄美酒夜光杯”,你想到的是什么?那是一副盛唐景象,眼前琳琅满目的夜光杯、香气四溢的葡萄美酒,人们在这里大办宴席,其乐无穷。接着,人们在“欲饮”还未饮时,传来了阵阵琵琶声,那是急促的旋律,像是在催促大家举杯痛饮,使得前面所描绘的葡萄美酒夜光杯突然就活了起来,使宴会的气氛顿时热烈了起来。
王翰的诗,以豪壮的爱国情摄人心魂。宴会的肆意纵情,热闹无比的背后是将士沙场胜负难决,生死未卜的悲情,莫要笑我疯,这可能是最后的狂欢,为国捐躯,虽死犹荣。王之涣的诗,更强调个人的悲喜哀愁。大河高山,壮阔绝美,是大唐大好河山,是将士的骄傲,然孤城暮色,柳笛声残,是将士疲累不堪无人可知的乡愁,是被孤立于偏远荒凉地区的孤苦落寞。
王翰的诗,笔法重渲染,以乐衬悲。葡萄美酒,酒香四溢,夜光酒杯,玲珑剔透,马上琵琶,乐音激奋,铿锵有力,无一不在渲染,声色光影,目不暇接。王之涣的诗,刻意绘景,奇丽孤绝。云间黄河奇丽,犹如缎带飘逸,万韧高山孤绝,是天然屏障,一座孤城,就显得格外悲壮苍凉。边塞独有的奇景,给人震撼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