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牛的人,在什么环境下都可以尽量牛,有一种信仰很重要,有一种非常专业的技能很重要,可以把自己所学的技能灵活运用更重要。在恶劣环境的环境中,尽可能的去改变它,用自己去影响周围的人。你可以气馁,但是掌握着气馁的时间,这个时间不能太长,然后让自己清醒。安迪交到了很多真心的朋友,重新活跃了图书馆,让一个盗贼拿到了高中文凭(只是后来死了)。让大家在烈日炎炎的夏日喝到冰啤酒。生活的激情有时候很简单。追求,改变,满足,不满足,再追求,改变,满足.... 最后安迪拯救了自己,实现了它的终极目标。
这部电影里面,最突出的矛盾就是安迪对自由的极度渴望与肖申克的小黑屋,用推下屋顶的可能换来一个下午的屋顶啤酒会,更是用肖申克有使以来的最严重的惩罚——2个月的小黑屋,换来了小段时间的飞扬在肖申克上空的音乐,这也许可能对他的逃生计划造成很大的波折,但他依然如此,为什么?音乐的力量,自由的力量,希望的力量。而这一切,与肖申克残酷的管制形成强烈的对比,成为Hope is the best thing 这句话最有力的注解。
关于肖申克的救赎一细节:银行家的主人,成功挖隧道越狱!我想他大学的专业应该是金融,同时还有自己的一兴趣就是研究岩石!精专与自己的专业,后来他成了银行家;因为对岩石的兴趣,才使得他越狱!貌似也指明了读大学的方法和意义:对自己的专业一定要专注,因为那是安身立命的基本;同时用心发展一兴趣爱好,没准什么时候就用得着了!与胡适先生的博大精深的金字塔读书方式不谋而和!
被体制化,我觉得我们当中的很多人都被体制化了。举个例子,我们中的很多人都在咒骂中国的应试教育束缚住了我们,让我们失去了主动性,可是,有趣的是,在大学里偶尔会出现有一些比较开放的老师,他们会注重培养我们的主动性,这时候我们当中的很多人就会很不适应,就觉得老师很无语,不按常理出牌。我认为这就是被体制化的一种表现。当你适应它了之后,你就会发现你离不开它了。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主人公安迪聪明智慧,勤劳勇敢,但是依然没能躲过被爆菊的厄运。国产影视剧之所以令人作呕,是因为生活原本很残酷,而那些影视剧,却总似乎在说:只要有聪明智慧勤劳勇敢,人就一定能胜利。
当监狱的犯人们一起站在操场上面,听主人公安迪放的音乐。那个场景,让监狱的人听了一段长达十几分钟的音乐,在那一刻让我感觉到,即使再罪恶的人,在那一刻,他们都是纯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