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圈有各种各样的生存方式,有人卖人设,有人卖演技,有人卖颜值,有人卖作品,还有人卖惨,其中甘苦只有当事人自己知道。
卖人设的恐怕经常做噩梦,真不知道哪一天在哪个环节就出问题导致人设崩塌,前途尽毁。卖演技的也很焦虑,纵然演技再高,也拼不过小鲜肉的流量,导演连机会都不给,根本无从证明自己。卖颜值的小鲜肉一直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之上,同样活的不轻松,每一个人心中都在想着转型,想拿出作品来证明自己,以免被更新鲜的小鲜肉所取代。卖作品的最怕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自己的作品被年轻人抛弃了,等于就被市场抛弃了。至于卖惨的就更惨了,人的同情心可以偶尔被消费,但是都会长记性的,根本不长久。
德云社作为娱乐圈的一份子,他们卖的是什么呢?我认为德云社卖的是作品,这个作品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相声作品,二是相声演员。
德云社的相声忠于传统,又不拘泥于传统,这是他们的立足之本。无论德云社遭遇什么样的变故,只要他们的相声一如既往的保持高水平,就会有观众追随左右;大部分的观众看的还是相声,至于相声界的恩怨是非,同行之间的互相倾轧,高雅与低俗的较量等等都属于相声之外的琐事,观众感兴趣的并不多。相声是一门传统艺术,角儿是核心力量,而德云社这些年培养了众多的角儿,既有大角儿郭德纲、岳云鹏,又有小角儿张云雷、郭麒麟、孟鹤堂、张鹤伦、烧饼、张九龄等等,类型丰富,种类繁多,可以满足不同观众的欣赏需求。只要还有观众愿意看相声,那德云社就不缺少市场。
除了已经成名的角儿以外,德云社已经形成了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可以确保有源源不断的新人冒出,永远跟随市场潮流,不被观众所淘汰。除了产品过硬以外,德云社还有很重要的一个生存之道,即服务态度一流,做到了真正的以诚待客,将观众当作衣食父母,和观众打成一片,得到观众真心诚意的拥护,这是德云社重要的财富之一。
这个问题值得讨论。十几年前,相声走到绝境,没多少人愿意听相声,相声演员转行成风,没多少相声演员肯静心学艺。这时,德云社出现了,他们勤学苦练,坚持传统相声风格,并加入时尚元素,终于获得观众认可,从而给相声界带来前所未有的繁荣!弘扬传统文化,郭德纲和德云社功不可没!
德云社就象任正非一样在逆境中成长,虽然一个是国际,一个是国内,大同小异,这正代表中国人的血气方刚,不怕坚难,勇往直前的精神。正义必能压邪,那些魑魅魍魉不敢靠身终归要失败的。群众的眼光是雪亮的,谁是谁非心知肚明,人气正明一切!
想当年,德云社经历“八月风波”的时候,从演员到作品,都是处处遭到限制和打压的。德云社能取得现在的成就,除了有郭德纲呕心沥血的付出之外,和德云社中一部分的相声演员当初的坚持和不离不弃,是有很大关系的。
德云社在逆境中越来越红,除了相声业务能力强以外,重要的一点就是郭德纲对徒弟很好,他的徒弟中岳云鹏、何云伟的名声越来越大,也使得德云社的相声得到广大观众的认可
有人把肉摆上供桌,磕头的不让人们吃,郭德纲把肉端到饭桌上让大伙吃,虽然磕头的不干,但大伙还是认为大伙都能吃上肉是好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