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果如何反作用于前因?这种思维方式,有别于我们习惯的「因果思维」。在因果思维里,原因在前,结果在后。后边的事情发生了,是因为前边的事情导致的。这是物理世界的规律。涉及到心理活动,就有另一种情况:我们做前边的事情,是因为我们知道会有(后边的)结果。换句话说,前面的动作,会受到(预期)后果的影响。尤其是一件事反复发生的时候,当事人就会在后果还没有发生的时候,形成一个预期:「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结果会反过来,调控【导致这个结果发生的】前因。这个过程叫做反馈。一旦建立了反馈的概念,思维方式就不再是线性的「因果思维」,而是环状的「循环思维」(circular thinking)。
好奇心是获取好感的有效法宝。我以前做销售,要跟很多客户做面谈,刚开始不知如何与陌生人快速建立信任,见面寒暄两句就聊产品,时间久了发现聊到最后很难痛快的成交,行话叫关单。后来发现我并没有很好的理解客户需求,了解需求首先应该对客户保有好奇,我缺乏的正是一种“好奇心”而保持好奇最重要的就是多询问客户感受,多问客户的想法。很多时候,成交的关键,不是你产品有多好,而是客户在和你倾诉了很多话语之后的情感信任。这时候你做销售就是听多说少,句句切中要点,客户不仅觉得你专业,还对你好感倍增。
用【我选择,我负责】,代替【我恐惧、我逃避】。“我害怕写论文,我害怕写不好,我害怕答辩的时候评委老师刁难我。”“我害怕见客户,我害怕说错话,我害怕自己吃亏,害怕被算计。”如此是谓“我恐惧,我逃避”。“我选择写毕业论文,因为我想得到学位证”;“我选择拿起电话,去联系那个令人头疼的客户,因为我想得到利润”;”如此是谓“我选择,我负责”。“我选择做XXX,因为我想得到XXX。"这个句式,可以帮助我们迅速地化被动为主动。
纠结犹豫,是自己跟自己内耗,非常损伤元气,浪费能量。破解纠结的方法,最稳妥的就是,停止思考,停止妄念,啥也不想,只管往前走!不管选择哪条路,只要下定决心往前走,任何一条路,都会被你走成一条好路。纠结犹豫的原因,是层级受限。我们站在一楼,无法想象五楼的风景,所以找不出解决路径。
“自我觉察”的意识 (如何看待自己)闲谈莫论人非,静坐常思己过。在生活、职场中,对自己保有客观的反思会使你更接近智慧。所为“反思”,就是反过来思考、“回头”看自己。仿佛在你的头顶前有一个 “悬浮的注意力”,一个更加公正、理性的“你”,对自己的所思、所讲、所为做出客观评价。
老板交代的事情不管有多困难,我接下来的时候都不会说话,只会说:好的老板,我马上去做。遇到困难不要抱怨,解决问题是衡量一个人的能力最重要的方面,这是执行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