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类人。他们总是独来独往,没有属于自己的“闺蜜团”或者“哥们党”,同所有人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很多时候,我们都会觉得,这个人没有朋友。我们可能会因为某种原因,而和这样的人发生交集。在接触的过程中,才发现他并不古怪,甚至非常友善随和,可是,你偏偏没办法和他成为朋友,你们中间总有一种若即若离的气息。他们看起来没有朋友,并非是他们“有问题”。这类人并不像某些天生善于交际的人那样,能够和很多人打得火热。他们可能性子里就崇尚安静,不喜欢嘈杂,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在他们看来,独来独往能节省更多精力去做事。值得一提的是,很多艺术家、作家,都是这样的人。比如,著名散文家周国平曾经这样说:“在多数场合,我不是觉得对方乏味,就是害怕对方觉得我乏味。可是我既不愿忍受对方的乏味,也不愿费劲使自己显得有趣,那都太累了。我独处时最轻松,因为我不觉得自己乏味,即使乏味,也自己承受,不累及他人,无需感到不安。”
如果你很重视友情,对于身边没有朋友这种情况感到苦恼,那么没朋友这件事对你而言就是不小的问题。而通常这种情况下,导致这样的问题会发生的原因,往往来源于你自身。要知道,无论你现在处于什么层次,综合素质如何,在你的舒适圈里,无论如何都该有一些能说的上话的朋友。如果没有,很可能说明你的情商,为人处世的水平,已经落后于周围的人。因为当你的情商比周围的人低很多的时候,你日常的言行举止,往往会不经意间得罪很多人,而你自己始终意识不到问题根源,找不到有效的解决办法。最简单的例子就是祸从口出。为什么你身边某些人说的话,在社交圈里威信十足,一呼百应?换作其他的人来说同样的话,为什么就达不到这种效果?表述同样的意思,你的言语为什么就会得罪人,而另一个人的言语就能让他人欣然接受?等等。这些都是值得你深入思考的问题,等你思考明白这些,自然就知道日常言行到底该怎么做,才能让别人愿意成为你的朋友。
关于“朋友”这个词,每个人的理解也有所不同。“没有朋友”,究竟指的是,漫漫几十年里,没有一个可以过命的朋友,还是指,生活里、班级中、职场上,根本没有人愿意搭理?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这一辈子,能找到一两个可以过命的朋友,已经非常幸运了。我们不必因为没有那么多知心交心的真心朋友,而感到沮丧,去怀疑“我没有朋友,是不是自己有问题”?存在这种疑惑的时候,我们不要去否定自己,只需要不断地提高自己,完善自己,继续真诚地做人做事。这样一来,友谊的缘分,自然会在不知不觉中降临。诗人叶芝说过:“世界上没有陌生人,只有还没认识的朋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必刻意而为之,也许在不久的将来,那个真正的知己就会出现。
我大概算一个比较开朗的人,但是交朋友很慢热,性格古灵精怪,一度也交过很多朋友,真的不知道为什么,就是玩的时候都很开心,不玩的时候真的就相当于陌生人??大概是我不会去维持经营友情这种东西的原因,所以尽管上学的时候路上会经常碰到认识的人,会打招呼,但是毕业后,我只有两三个朋友。曾经一起吃饭一起睡觉的同性朋友,都没有再联系了。异性完全没有了。就是那种你不理我,我压根不会去多说一句的人,其实我是个话痨,但我不愿意一味的去和一个普通朋友多说什么。这大概有多半部分是自身的原因吧,其实很羡慕那些能说会道,人际关系非常好的人,做事什么的真的都会非常顺利,然而我做不到。
我认为成年人还是需要朋友的。三十岁以后,大家需要的可能是基于某些共同特质或团体关系,又不过分深交的朋友。例如你喜欢读书,就去找找爱读书的朋友,互相基于读书产生许多共同生活话题;在公司里,你因为要和许多人合作,久了熟悉,也容易和某些人成为朋友。这种基于共同特质产生的朋友,不像年少时那么热血,过度亲密,既能让你体验到人际关系互动乐趣,也让你更能容忍背叛,价值观冲突等。有许多没有深交的朋友,在年少时看来可能是坏事,到了中年,可能是一件幸福的事。
我也是这样的一个人,但我不认为一个人没有朋友就是自己的问题。我的确没有朋友,总是独来独往的,可能是会有点孤独,但我也认为我自己是自由的,不被任何人束缚的。我觉得有没有朋友都无所谓,交不交朋友只是我自己的选择,并不是我该尽的义务。如果交的朋友并不是真正懂自己的人,那这样的朋友会增添好多平白无故的烦恼,即使这样,还不如孤独呢。当然,我也是很渴望有那么一个好朋友,陪在我身边,让我可以依赖的。但对于ta的出现,我并不着急,最好的总会姗姗来迟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