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忆深刻的是蚌壳姑娘的故事。话说在一条大河的河边住着个年轻小伙子,每天以打鱼为生,虽然生活很穷苦小伙却很乐观,打鱼时总唱着歌。一个傍晚,小伙子在河边捡了一个大蚌壳,这只蚌壳还一开一合的,小伙子觉得很有趣就把它带回家养在水缸里。一天,小伙子卖完鱼回家,发现屋子里收拾得干干净净,桌子上还摆着香喷喷的饭菜。第二天,小伙子没去打鱼,出门后就悄悄躲在后窗,他发现从水缸里走出一个漂亮的姑娘。小伙子跳进房间抓住姑娘问她:“你是谁,怎么在我家里?”姑娘先是吓了一跳,看到是小伙子就羞红了脸。原来姑娘是河里的蚌壳精,每天看到小伙子在河里打鱼唱歌就爱上了他,下大雨那天,她不小心被大浪冲上了河岸让小伙子把她带回了家。蚌壳精不想离开小伙子就留下来给他做饭做家务了。
我听说过古代薛平贵和王宝钏的爱情故事。相传,王宝钏,设台抛锈球招亲,台下人多,谁抢到谁就可作乘龙快婿。薛平贵本是路过,原无抢绣球攀亲之意,只是过路看个热闹,即然抛中了,这是不成文的规矩,到王家确定了婚姻之事。议妥皇试完毕后,中与不中,择日完婚。话说薛平贵一举得中状元,受皇命领兵出战,支援西凉国对外讨敌。薛平贵和王宝钏挥泪惜别。薛平贵战斗勇猛,深得西凉国王宠爱,逐把公主代战许以薛平贵为妻,出于国王之命薛平贵也不好再说什么了。那时男人娶几个妻子也是常事。后老王驾崩,薛平贵接任皇位。一晃十八年过去,可苦了在家苦苦等待的王宝钏,后皇帝驾崩,薛平贵领代战公主回国继位,王宝钏才得以夫妻团聚,王宝强和代战公主姐妹相称,并把父母接到皇宫,过上了幸福生活。
我知道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相传,梁山伯在去读书的途中,遇见了乔装改扮后女扮男装的祝英台,两人志趣相投一见如故,结拜为兄弟并一起读书学习。在疏远两人朝夕相处,同床共枕,感情无比的深厚。三年后祝英台学满返家,梁山伯十八里相送,依依惜别。后来梁山伯间圣母指点带着祝英台送给他的礼物,去英台家里提亲,被祝员外拒绝后回家,伤心欲绝,一病不起,后不治身亡。不久收银台被许配给了马家。马家娶亲那天,英台无奈被迫含泪上轿,在经过梁山伯墓地时。祝英台执意下桥,哭拜亡灵。祝英台悲痛的哭声感动了上苍风风雨雷电狂风大作,梁山伯的坟墓爆裂,祝英台翩翩跃入坟墓之中。坟墓合拢梁祝俩人化作蝴蝶翩翩起舞。
必须是梁山伯和祝英台呀!因为他们的爱情传说,中国的蝴蝶都比外国的漂亮!他们的传说为什么这么深入人心呢?一是,极具传奇性。在,中国古代严苛的环境中,居然能女扮男装去上学。新奇,大胆,浪漫,真是引人入胜。也勾起了好多人的好奇心,不知道祝英台是怎么机智的存在于一帮男同学当中。二是,爱情不落窠臼。不是俗套里大家习以为常的才子佳人,一见钟情就私定终身,甚至私奔。梁山伯和祝英台两个人,是在同窗学习三年,彼此互相了解的基础上产生的爱情。三是,细节很感人。无论是同窗三载、十八相送、楼台相会,还是最后同赴一穴求合葬,都是那么动人心弦,让人感动。让人为这两个苦命鸳鸯,唏嘘不已。
我听说过《西厢记》故事,最早起源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叙述书生张珙与同时寓居在普救寺的已故相国之女崔莺莺相爱,在婢女红娘的帮助下,两人在西厢约会,莺莺终于以身相许。 后来张珙赴京应试,得了高官,却抛弃了莺莺,酿成爱情悲剧。亦相传为元稹假借张生的自传体小说或故事。这个故事到宋金时代流传更广,一些文人、民间艺人纷纷改编成说唱和戏剧,王实甫编写的多本杂剧《西厢记》就是在这样丰富的艺术积累上进行加工创作而成的。 历史上,“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这一美好的愿望,不知成为多少文学作品的主题,《西厢记》便是描绘这一主题的最成功的戏剧。
本人知道《凤求凰》的爱情故事。《凤求凰》传说是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的古琴曲,演绎了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以“凤求凰”为通体比兴,不仅包含了热烈的求偶,而且也象征着男女主人公理想的非凡,旨趣的高尚,知音的默契等丰富的意蕴。全诗言浅意深,音节流亮,感情热烈奔放而又深挚缠绵,融楚辞骚体的旖旎绵邈和汉代民歌的清新明快于一炉。即使是后人伪托之作,亦并不因此而减弱其艺术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