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探戈之所以被众人称为经典,却不只是因为舞曲的撩人,舞步的浪漫,而是因为它曾是那个“死亡旅程”前的一段回光。 “回光”旅程: 片头随着查里在房外还未见其人就先听见几声暴躁的大声喊叫,将上校这个角色引出,由此便定下了他的性格和他此时的精神状态。而当查里进屋后,整个房间的光线更是说明了这点。屋内光线很暗,并从窗外很刻意的射进来一道蓝色的光线,隔在两个人之间,似乎也在提示观众这个双目失明的人与这个年轻人刚开始必然会有隔膜,无形之间这道光也给观众加深了这个印象,让人觉得,这个老头很难靠近。
随后的剧情便打造了一老一年轻难以忘怀的经典经历。 一个是因为见证了一场恶作剧而面临是否要告密选择的优等高中生,另一个是因为一场意外双眼失明使其从人生顶点辉煌话落到谷地而萌生自杀想法的中校。然而就在他们相识后的短短一个周末旅程,二人的情感相交,使二人的生活都有了转折。
在这个短暂的旅程中, 悬念一开始就抛给了观众:为什么这一家看起来并不富裕,中校却坐头等舱,住最好的饭店,要最好的服务,雇了最豪华的轿车,去24美元一个汉堡的酒店……然而直到中校在旅程中拿出枪后,他才明白这是一次死亡之旅。
记得中校对女人的灵敏嗅觉,记得中校在飞机上智慧的称空姐为达芙妮,记得那辆被一个盲人疯狂恣意驾驶着的法拉利,记得那场幽默的邂逅和那段浪漫的探戈,记得常挂在他嘴边的那几声“Hah-hah !”“Whoo-ah.”“Come on.”……太多的闪光点和魅力却都没有被他记挂在心上,而在他大哥家的那次经历,却将他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击溃了。
那一幕,中校在侄子咄咄逼人的嘲讽中锐气全无,与片头那个暴戾十足的老头儿已截然不同。当所有人完全沉静下来,在感受凝重气氛同时也对中校曾经所犯的错误感到同情和深深的遗憾。那一刻,饭桌上沉默与对峙,尖酸的话语同中校强忍住的怒气都将气氛烘托到极致,犹如战争一触即发。直到中校的声嘶力竭和他富有爆破力的攻击都将他内心的痛苦和挣扎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离开时,他对哥哥低声说道:“,“Good-bye, Willie.I’m no fucking good...and I never have been.”.,那一刻,我不禁流下泪来。他之前的大声说话,其实只是不想让别人向对待弱者一样对他,他怕在众人面前丢掉那个曾经辉煌过的自己,甚至,他爱他的大哥,胜于坐在餐桌旁的每一个人。终于,他收起了他的戾气与暴躁,黯然离去了。
其实这段探戈舞曲自己已经很熟悉,早在《辛德勒名单》和《真实的谎言》中就听到过。只是都没有如此的在意,一切只因为电影。是因为那段探戈先吸引了我看这部电影,而不是因为它曾获的多少荣誉,也不是因为有巨星阿尔•帕西诺的出演,所以,先从音乐谈起吧。 只差一步: 如果说很多人是因为那一首The Sound of Silence 才开始关注《毕业生》的话,那么无疑 Por Una Cabeza 这首撩人的探戈舞曲会让你永远记住《闻香识女人》这部片子。Por Una Cabeza 的中文译名为“只差一步”,确实别有韵味。查了下资料,它是由帕尔曼——曾演奏过所有古典小提琴名曲的小提琴家,与约翰·威廉斯——曾得过五次奥斯卡最佳电影配乐大奖的作曲家联手打造出的一阙温婉动人的著名电影音乐。
小提琴高调又内敛的引领着旋律,犹如踩着探戈舞步的女人,有着高贵的步伐傲视一切的态度,对舞伴欲迎还拒,纠缠其中,而钢琴在音乐高潮到来前有力的击键,仿佛是在下一个旋转前深吸一口气,然后就出发,去征服这个舞池。我们的男主角在餐厅用敏锐的嗅觉觉察到一位美女的存在,然后上前搭讪,邀舞,机智幽默的谈吐使他们共赴舞池,搭肩握手,在这曲探戈中,每一个伸手,每一个转身,他都在保护不会跳舞的她,将探戈的4拍演绎得像一首流畅的诗。她当然能感受到他的浓浓宠爱,正如他能准确地说出她使用的香皂名,这样的情趣是她木纳的男友永远也无法给于的。短短的两分多钟,曲毕舞终,却让观众意犹未尽。而中校即使看不见,也一定能感知到她她依依不舍投射过来的灼灼目光。是啊,有的人一分钟内可以过尽一生,也有一种人,值得让你在一支舞中为他耗尽一生。
无法忘记那个一直骄傲、倔强、帅气的中校在那一刻头发灰白散落的样子,当他与查里争那把枪时,他本已无神的双眼透着惶恐,和对死亡的决意。没有人可以体会,当争夺手枪结束后的中校平静地坐在沙发上,和查里娓娓道出他生活动力时的感受,复杂、敏感而余温犹存。
他说,我所生活的动力,也就是所谓的梦想,只是你张开双臂,迎接着你深深爱着的秀发、碧眼,芬香扑面而来的女人投入怀中,紧紧拥抱……当明天清晨醒来,发现她依然在你身边甜甜地熟睡。其实,人生存下去的动力也就这么简单,不用为了什么民族伤害,不是为了崇高的为民族崛起等等,也许只是为了能跳好一段精彩的探戈,或者只是开一辆法拉利跑车直到违章而被叫停…… 更甚者,就如某个哲学家所说得那般简单,为了仰望着美丽的苍穹,每个人都应当选择降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