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咨询的过程中,当咨询师感觉疲惫,无力,或急躁、愤怒想要放弃的时候,通常是来访者有比较强烈的负性移情反应时,或者来访者的某个议题触动了咨询师的一些无意识的情结,或者咨询师对来访者产生了投射性认同。所以,这个时候对咨询师而言,更重要的是要回到自己的内心,关照自己内心的情绪变化,通过督导或同辈督导来讨论和理解反情体验究竟是来自来访者还是来咨询师自己。
当初我的老师是这么跟我说的,“好的心理咨询师,一定是一个对人十分好奇的人。” 嗯,是好奇,探究情绪、行为背后的原因,并且帮助咨询者自己认识、接受这个原因,而不是感同身受,急人所急。
第一,需要控制好工作量,生活中及时放松和调整自己我们每个人的精力有限,那么与来访有明确的边界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限制,避免内心的耗竭。
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完全可以和自己的体验师或者督导师谈谈这个问题,因为即使是长期积累的结果,也一定会有压死骆驼的那根稻草。
看看自己是怎么发现自己处于同情疲劳的,是别人告诉自己的,还是自己发现的,最近发生了什么,一点点调整。
在生活和工作中,建议根据自己的接受程度,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量,适当安排自己的休闲生活来调控节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