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离家上学前,我没有其他的感觉,有的只是兴奋、憧憬,以及摆脱家人的激动。然而,当有一天,我外婆走进我房间跟我说话,最后讲到落泪,我才意识到,我要离开我生活十八年的家了,虽然在十八年里爸爸经常出差,我也有时和妈妈争吵,但这里是我难以割舍的地方。我爸也有五十多了,他还是想让我在本地读书的,虽然我早就知道,但还是离家的这一刻体悟最深。在此刻,我看到我妈给我准备那么多东西,我虽然还是会嫌她烦,但已没有以前那么直接。可是,我从来只把情感藏于心底,未曾暴露给任何人,包括父母,我也从来不是一个善于表达的人,在我临走前的一个晚上,我听到:‘’这是你睡的最后一个晚上了。‘’我的伤感忽然抑制不住,自我懂事以来压抑了十几年的情感就此喷涌,我好怕我从学校回来后,亲人再无法走进我的生活,走进我的心里。
大一的时候从东北来到了离家2700公里以外的西南。陌生的气候,陌生的方言,仿佛到了国外。刚开始说服自己一切都会适应。但是第一次被辣哭的时候,第一次气候不适身体难受的时候,第一次过生日身边没有家人的时候,也有第一次上吐下泻一宿没睡室友彻夜陪着的时候,第一次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导师肯定的时候,第一次有机会自由走在全新城市认识更多朋友一起旅行一起游玩一起吃好吃的东西的时候。You win some . You lose most.有一天下雨的夜晚我在辅导员寝室帮评助学金的时候,看着窗外的路灯,内心无助又凄凉。很想哭。也可能是我本身爱矫情。真心建议,如果离家很远的大学不是多么多么有名多么多么可以施展你才能的地方,还是选个离家近一点的。
很幸运的以高出录取分数线两分的595考上了上大.最开始让我感觉不一样的是周末,本地的学生都回家,有人是家长接送也有自己回去的.他们拉着个小箱子里面装着要换洗的衣服和床单.周五下午拉着箱子哒哒哒地走了,周日又拉着箱子哒哒哒地走回来.外省的呢…大概就要呆在寝室或者出去逛.出去逛又不一样了,以前在家里都是买东西都是跟家里人一起,香皂洗衣粉垃圾袋自己都是不用想着的.买衣服也通常不是自己掏钱.出门了你就会发现东西都好贵,钱都是不知不觉用完的.给我印象深刻的是昨天,昨天真的很难过,各种倒霉.一个人边写作业边哭,不敢出声.没有室友看见,也没有人问.就那个时候我第一次想家,想同学,想回哈尔滨.不过这路都是自己选的.来上海我不后悔.
从昆明到广州的一个末流985我没有害怕过离家,不害怕孤独,向往着独立,还有自己支配的大把大把的时间我却也很害怕我妈妈很难过我的离开,想到她伤心我便一次次地掉泪;想到我努力努力地去走向自己的目标,却要离开这个我视之为生命给予我梦想的家不知道我是失去了还是得到了我记得这里母亲的唠叨和骂声,我记得心烦时躲在楼顶抽烟的夕阳,楼下的球声,我那床蓝色被子的味道,还有母亲的饺子,父亲的酸汤鱼我都还记得。
越来越觉得自己矫情,不就离个家哭什么哭,每次回学校转身进站的时候总会偷偷抹泪。上火车自己拎行李时习惯性找爸爸时,发现周围都是行色匆匆赶路人。在学校想家不敢说,怕妈妈一说“乖”就会忍不住订票回家。不习惯也得习惯,不好过也得说开心,妈妈给收拾的行李总是塞到不能再塞,爸爸电话里问的最多的就是有没有人欺负你啊。对未来的规划就是怎么可以离家近怎么来。
广东妹子, 在山东学医。大约两千公里飞机3小时 ,高铁10小时,火车22小时填报志愿时,脑抽把第一志愿从湘改成鲁 大概真的身在福中不知福。憧憬省会中的学校各种美好是去报道的那一天瞬间破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