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份出国念书,现在在英国呆了快半年。嗯怎么说呢,就是除了刚来第一个礼拜有着兴奋和新鲜感,之后的心情都一直处于一种非常丧的状态,可以用日常丧来形容了吧。没有人可以交心,处于陌生环境下的紧张不安,独立生活时因为没有自律而产生的自责,喜欢的人不喜欢我,多种情绪交杂在一起,每天的心里压力真的很大。可是不管有多丧,一定是能走出来的,这就像一场感冒,不需要因此苛责自己。像我现在,坏情绪涌来的时候,不再马上打电话叫朋友出来喝酒聊天,也不再靠刷卡买买买来逃避,我会赶快回家,洗好澡,静静坐着床上,开始分析自己的内心。我会对自己的情绪说“你又来啦”然后平静的接受我的坏情绪,并且不再憎恨拥有坏情绪的自己。我非常心疼现在自己的处境,但是这确实是如“蝴蝶效应”一样,由我生活中无数的大小事件积累而来的。我需要为之前自己在国内的任性,自傲等等缺点买单。
可以说我现在是很丧了。我大一,北京某末流985。当初高考的时候想着要学建筑,当一个光荣而伟大的建筑师,结果后来学了物理,成了一个妥妥的工科脱发女孩。我自己身体比较差,比较虚,高中基本一月一病,厉害的时候一周病一次。到了大学各种外在内在原因,心里情绪调整的也不太好,经常丧。丧到无极限的那种。后来我和我高中的一个好朋友倾诉,他是个男生人特别好对我也很好,帮我排忧解难各种安慰,天天虚伪的昧着良心夸我哈哈,不过也是非常开心。
每一个人都会遇到特别丧的时候,但是放眼看去,你是一个人,是有七情六欲的,你是要活一辈子的,你的丧情绪,肯定是一时的。所以要允许和接受自己短暂时期的丧,而不是排斥。在情绪特别低落的时候,我会做两件事情:把我现在手上可以做的事情每一件事情,不管大小,都认认真真的去做,不去想什么,就是去把它做好。或者看书,不管什么书,特别迷茫,特别乱的时候,就看书,言情,历史,鸡汤什么都看,只是让自己看书。
最近看一本心理学书,说愤怒这种情绪会越想越控制不住自己,动物因此会察觉危险,及时做出反应,是一种生物本能。沮丧也是情绪的一种,人不可能一直保持一个平稳的情绪,这样人生也没有乐趣。有些事情不需要多想,沮丧更多来源于焦虑,自己没达到自己理想的目标,对自己的失望,对生活的不满。我们总是容易想太多,而做的太少,所以我们觉得沮丧,焦虑。
“生活本就充满苦难。”《少有人走的路》这么说,真正知道了这个道理的人才更能从容的面对这个现实,而最早在潜意识中就有这个认知的人其真正的原因来自于外部的爱与关心。是小时候父母在我们经历痛苦时所表现出来对我的支持与关爱让我们默认了这样一些认知:即使生活充满苦难,但我有父母和朋友的爱来帮助我度过它,困难其实没有那么可怕。
当你丧的时候,是不会听很多人的话的吧,不会和很好的朋友谈心,你会封闭自己,一个人,等待一个人来带来快乐,为什么会丧,可能是你孤独,可能,是你遇见了心里难以忍受的痛苦,就这样搁心里,不说话,可能是你遇见了无法忍受的委屈无法说出口,丧习惯了,就没什么大不了,丧,最多作死罢了,世界还能怎样对待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