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曾经有朋友这样问我。
踢踢,我一直很疑惑,是不是第一次真正喜欢的那个人,如果他一直在那里,真的很难去爱上别人?又或者从此之后,你喜欢的人都带有他的影子,而他成为标准?我知道,这七年我再没喜欢过谁,而他就在,历历在目。
我说:
我的公众号后台是一个树洞,每天有数十上百条的情感提问。其中最高频的话题之一,就是为什么忘不了前任。因为有过他/她,再遇见谁都是将就的“何以笙箫默”情结,无分男女,永不过时。
身边也有太多类似的故事。
朋友B是看着言情小说长大的女生。从她识字,到走完青春期,概而言之,就是憧憬恋爱的十年。
她也确实在正当好的年纪,遇到了体健貌端意气相投的男友M。最甜蜜的时刻,两人一起出入课堂、食堂,连澡堂都要十八相送,到门口才分道扬镳。二十分钟之后,M又罔顾同学的讪笑和嘲讽,在寒风里端着澡盆,兀自等待。
M对B各种好,代写笔记,买很多零食,周末还和B去看电影。B时常和我们说起,茫茫人海中的遇见,是多么幸运,又多么幸福。如是状态,重复了一年多,直到身边人都习以为常。
然后,是M移情别恋,而B念念不忘的结局。
B的闺蜜都说,渣男而已,不必当真,再找一个合适的就是。可B却说了很多和你一样的话。很长一段时间里,她没有再恋爱,身边的人再着急,她也念着M曾经的好。直到某一天,她接受了另一个人,说服自己的理由是:一辈子很长,没有谁非要谁不可。
你“第一次真正喜欢的人”,应该不像M那么决绝。分手未必是你的责任,可走不出来,却怪不了别人。
我理解,投入是爱情的前提。当爱情来敲门,再理性克制的人,也难免心旌摇曳。
可爱情逝去,就像指间细沙,怎么挽留也只剩下记忆中的触感。深陷这种想像,还要去握住,握得越紧越徒然。佛家讲我执,对自己关心的东西,不论具象到物件,还是抽象到感受,执念愈深,痛苦就愈剧烈。
我们往往会忽略一点:所谓爱情,大都只是你希望的样子。
萌芽的时候,希望两个人能够走得很近,为此有了试探和接近。热恋的过程,希望享受激越与甜蜜,因而极力表现,甚至会扮演自己的形象大使。这些正向的意愿,容易发现。
另一种希望,却体现为微妙、拧巴的放任。当矛盾爆发,濒临分手,分明有机会去解决,我们却常常手足无措。一旦再无瓜葛,偏偏又惦记,甚至还拿来作为参照系,一厢情愿地认定,经历了刻骨铭心的不了情。
事实上,流逝的爱情远没有自以为的特别。忘不掉的,不过是想像中的他/她。觉得走不出来,只是听凭自己的小情绪,不愿意忍受割舍的阵痛。当思念熬成缠绵的伤口,偶尔甚至还会享受自怜的酸涩。就像坐在地上打滚耍赖的孩子,明知无果,还要矫情。
成熟的爱情需要节制,成熟的人要学会控制感情。唯有收放自如,才能挥别对想像的依赖。理性的态度,是不作茧自缚,以宽容之心,面对未来的无限可能。
而宽容,就是过往的好与坏,彼此的对与错,都留在固定的生命时段。收获的成长,用以接受新的感情。
我一直强调,爱情说到底,是自我的修行。走得出旧梦,才见得到明天。
祝你做个自控又洒脱的人,抹去昨日尘埃,种下新的梦想。
这样看世界有点意思,微信公众号:傅踢踢 微信id:futeetee
热爱曾是唯一的信仰,相互拥抱令人安心。曾经有那么一个人在那个青春懵懂的年龄,什么都不懂的年纪,遇到了曾以为可以相守终生的人,可能后来会为自己当初冲动的行为感到可笑,可是那个人,却永远都是忘不下的。
曾经相爱的两个人,最后因为因为种种原因分开了,虽然内心十分的不舍,可是因为深爱,让人不得不选择放弃,自己也获得了痛苦的成长,曾经听到过一句话:你我之间本无缘分,全靠我死撑,我明白的。以前觉得这话很心酸,现在却觉得,说白了,爱一个人真的就是自己一个人的事情,能拿出过日子一样的态度包容他人。只要还想继续,硬着头皮也要爱下去。世间的缘分,都是靠撑来的。
两个人分手了,有人问你还记得你的前任吗?怎么说呢,记得,显得太念旧;不记得,显得太薄情。其实我更觉得,过去的那个人就好比我走在路上撞到树上,很痛,以后我走路都会绕着这棵树走,可能过了很久很久以后,我就不会记得曾经撞得有多痛了,可是,那颗大树永远都在。在看到它的时候又怎么不会想起曾经的痛呢。只不过是想隐藏在自己的心底,不愿意去触碰。
我和她因为学校的差异,也是两个人性格的差异,好多年了,很少有交集,很少一起去玩,更多的只有隔着屏幕的关心和问候,我可能真的只是个假男朋友吧。我真的觉得她很好,好的无可挑剔,爱的习惯进入我的生活里,我始终忘不掉,却只能默默的祝福她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