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答案是《活着》。真正读到它的时候大概是在十七八岁的时候。那个时候热血青年愤世嫉俗,可以说对这个丑恶的社会充满了愤怒和仇恨。完完整整读过一遍之后,几乎把我的整个价值观都撼动了。我觉得我在书中看到的是人,最平凡普通,甚至可以说是一辈子庸庸碌碌活得如蝼蚁一般苟且的人,是怎么样在万劫不复的逆境之中坚强的生存的。每一个平凡的人,都可以是多么的伟大。我们已经经历和正在经历的这个时代又是多么伟大。我觉得是这本书教我怎么样认识人生,认识世界,而微笑的活着的。
《围城》读到方鸿渐把信还给唐晓芙那段还哭了呢,现在怕是……转而又想起杜拉斯《情人》里的那段经典: “我已经老了。有一天,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有一个男人向我走来,他主动介绍自己,他对我说:我认识你,我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很美,现在,我是特地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你比年轻时还要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年轻时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容貌。”
活着,苦根他爹死了,富贵要跟他解释死是什么东西那段。蛙,最后抢孩子那段。追风筝的人,哈桑的孩子在浴室割腕那里,吓到我了,我以为他就这样走了,故事就以这样深沉的悲剧结束了,最后追风筝那段,总算是得到了救赎。了不起的盖茨比,每当看到盖茨比在夜晚瞭望对岸灯火的时候,都特别想流泪。
第一个让我哭的次数比较多的书,印象最深的还是追风筝的人!真的哭了好几次!还有一个是麦田的守望者也哭了两次!可能是因为读这本书的时候感情比较投入,与作者写的主角引起共鸣了吧!其他的暂时没有想到……
《上学记》民国时期知识分子求知的纯粹和家国情怀,黑暗中依然没有放弃期待曙光,对科学对社会的那种希望和勇气,每每读来,都觉得精神得到洗礼。
简 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读了好几遍,电影各种版本都看了,最近在读英文原版,每次都很感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