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看的报导,细思极恐。一个妈妈在逛商场的时候把孩子丢了。正着急的时候,听见商场广播寻人启示:请某某的妈妈速到服务中心认领孩子。只不过广播里报出的孩子名字,不是自己孩子的名字,却是妈妈自己的名字。当妈的虽然觉得信息不对,但还是觉得蹊跷,于是跑到服务中心认人。结果一看,果然是自己的孩子。当问孩子为啥广播里将孩子的名字改成妈妈的名字时,这个四五岁的小孩说:如果报自己的真名,担心被骗子冒领;用妈妈的名字,不仅妈妈听得懂,而且防伪,避免有人强行装妈冒领。
高中班里的团支书,人称“总书记”,数理化以常年138+的成绩吊打我们全班人。这个成绩虽然很高,可在我们学校不能称为精英。因为隔壁班后来有个省状元,149。但是“总书记”重点是他上课时桌面上除了个小花瓶,剩下空空如也。不用笔,不用稿纸,不用练习册。因为他全程口算。数学老师讲课节奏极快,很多题就讲个思路,经常不讲步骤。以我们班的水平,这种节奏是跟不上的。用老师的话说,他教习惯了尖子生,节奏慢不下来。所以我们班的日常就变成老师三言两语就讲完了一道大题,然后瞪着大眼睛问我们,明白没?!全班理所当然地静默。“明白!”这时候只有书记可以大喊一嗓子,像惊雷一样划破长空。映照着面色铁青的全班。然后数学老师继续讲下一道题。
我弟弟,上小学(住读)就知道在每周五“借”零花钱。有很多小朋友贪嘴吃零食,往往周五连回家的车费都没有。于是,我弟弟就把他的零花钱“借”出去,“借”1块,下周一还2块这样。竟然偷偷干了好几年,直到被家长发现为什么每周着孩子兜里的钱不少反多,才东窗事发,被暴打一顿!上了初中,高中更不得了,他是学校学生会会长,他们学校又有很多活动涉及到赞助或者租借教室,他就在中间当牵线人,吃回扣。甚至接受别人的“好处费”。(现在的孩子也是早熟,送手机送电脑都感觉家常便饭)现在在日本留学学习计算机和金融,家长每天都提心吊胆,生怕他一个不小心就被逮进去……上次见面,问他毕业后回国做什么,他表示有点想走仕途,细思极恐!!!
也不是智商高到可怕,我觉得算聪明吧。我妈开了一个小公司,做美食培训。为了让访客签单,老妈通常会不遗余力的介绍和推荐项目。但有一次一对夫妻过来考察,老妈只是简单的介绍概况,一点儿也没有push他们。我还很诧异,他们想学的项目特别多,是个大客户,错过了会很可惜。这对夫妻两天后真的来签单了。我妈告诉我,这对夫妻笔记本上记满了相关培训机构的信息,以及网络评价,准备之充分不需要过多介绍。这种做了很多功课的人很有独立思考能力,对于这种客户,他们问啥我们答啥就好,介绍过多会引起他们的反感。况且已经给他们品尝了我们的样品,品质他们心里清楚。销售,切忌用力过猛。是啊,为啥屈臣氏的售货员每次把我逼出店外的时候都不明白这个道理。
之前看到一个名人小时候的逸事,但是忘记了是谁。他小时候是街坊邻里公认的最蠢的小孩。同年龄的小孩在大人拿出五毛和一元的硬币的时候都知道选择一元的硬币,只有他会选五毛。大家都嘲笑这孩子傻,连五毛和一元的价值都区分不清。很多年以后,他长大功成名就,有人问起他那时候为什么总选五毛的硬币而不是一块。「因为大人在知道小孩能区分一元比五毛有价值以后,就不会再拿出两种硬币给我选择了。如果一直选五毛,总有大人不相信我不会区分二者而一直尝试给我两种硬币的选择,这样一来我就一直可以不停地拿到零花钱。」看完吓哭了。
我大学工热老师。平时感觉特别厚道,讲课也是娓娓道来的那种。上课一般也不点名,非常的仁德。有一天,来的人实在是太少了,整个年级也就来了一多半吧,老师决定点名,可是问题是平时没有点名的习惯啊,根本就没有带名单。于是,课间的时候,老师说:“那你们来的人就到前面写名字签个到吧。”大学嘛。帮室友签个到理所应当对不对……快下课的时候,老师拿起同学们的签到表微微一笑“来,我们点个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