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越长大越成熟,在外面也就越孤单,也就越来的发现父母说的都是对的,越来越崇拜他们,越来越想家,越来越不想让父母离开自己,自从上大学之后,我就从来没跟我妈吵过架了,一直到现在都是,以前无论高中还是初中,好几次摔门而去,好几次差点把屋顶掀翻,天天吵架,总感觉那时候想摆脱父母,后来上大学工作,越来越来大了,很多事情也越来越看的开了,发现很多事情都是父母说的很多了,以前我就认为朋友最重要,高中那些称兄道弟的,已经没有几个还有联系了,当初为了一个女孩跟我吵架,现在那个女孩估计都不认识我是谁了吧。
他们走过的路真的比我们吃的盐还要多,有可能他们年轻的时候跟我们一样的冲动,一样的叛逆,一样的不听话,可是到他们明白了已经是为人父母了,所以他们不想让我们那样,以后我们也会为人父母,当感觉真的一样的时候,你就会想到怎么父母说的那么对,当初怎么自己那样,一种愧疚感就涌上心头,但是你已经做了,说什么也没用了,所以你就会想你的父母,想他们的好,所以就不想他们老去,也就越想家了,引用《电影摆渡人里面说过,一定样感同身受》所以当你跟你的父母感同身受,认同你父母的观点的时候,就是你想家,也不想他们慢慢老去的时候,好好珍惜你的父母,也常常回家看看。
有一句诗,“床前明月光,低头思故乡。”古代的人往往因为要上京赶考,然后就要离家很久,这个时候很多的才子佳人就会低吟浅唱,用诗歌来表达自己对于家乡的思念和对于父母妻儿的思念,其实人都是一样的,不分时空的局限。
现在很多的青年人都选择离开自己的家乡,到那些经济发达的地方去寻找好的工作机会,然后也就造成了越来越多的空巢老人,我之前看那些新闻的时候就看到了很多的报道在说现在中国的空巢老人数量在急剧增多,这将会是未来中国将要面临的一个问题,养老难问题其实对于任何时候都是一个国家重点关注的地方。
因为很多的青年人独自外出工作,而父母的年纪越来越大了,等到一定的时候,他们不能很好的独立生活的时候,我们这些独自在外漂泊的游子,应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就很难了,因为我们试想一下,我们可能会回去吗,在外免得大城市生活了这么久早就已经习惯了外面生活了,但是对于父母我们又十分的放心不下,但是把父母接过来的话,自己本身没有啥地方住了,而且父母不一定能够适应这个城市的节奏啊,所以确实是一个难题。
所以很多的时候我们现在都是在走一步看一步的,具体以后怎么做现在真的还是没有一个解决的办法,所以我觉得以后对于这一块的问题,政府可以帮助一下我们这些在异乡漂泊的青年人。
我也有同感,大概是经历得越多,越发懂得珍惜父母的好。因为珍惜,所以害怕失去。那种无条件的爱,在世界上除了父母,没有人会为我们这样付出。
小时候总粘着父母,上学了爱和朋友凑在一起,长大了就找到了爱的人,组织家庭,似乎没有时间与父母有更多的连接。随着自己长大,看着父母一点一点老去,有时想想他们再过三四十年,还会健康地在我身边吗?真的非常让人伤感的一个问题,真的觉得不可思议,父母曾经是我们的超人,无所不能。他们竟然变得那么的小心翼翼,有了白发,搬东西时会怕伤到腰。
小时候如果听到“等一个星期以后”,会觉得要等好长时间啊。现在的一年都感觉一下就过去了。我们一年会和父母见面多少次?一起进餐了?陪父母出去玩多少次?细心数算一下,真的很害怕。
即使我们心里一直都清楚,父母在一天一天地变老,但父母从青年到中年,我们没有太大的感触。看到父母从中年到老年,猛然发现自己的父母真的老了,才知道珍惜这样的日子。
大家都应该把“关爱父母”列入自己的日常计划,我们的父母是最值得我们珍惜的人。爱,在当下。
每个下午茶的时光,做点自我成长的事情。——by MaMa下午茶
如果你也与我同频,欢迎关注或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