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还没有上小学前的一个夜晚,我躺在妈妈的臂弯里看电视,突然妈妈对我说了句:“妈妈和爸爸离婚好吗?”我记得非常清楚,小小的我什么话也没说,只是一个劲儿的流泪。妈妈看见我的哭泣,就没有继续说下去,当然也没有安慰。第二天,她跟隔壁的邻居闲聊时说起这件事,邻居阿姨似乎很感慨,可在一旁玩耍的我却听见我妈说:“她这么小,懂什么呀!”这之后,虽然年龄在增长,但我在妈妈眼里一直未长大。之后的很多年的成长里,当我有情绪时,父母的方式都是忽略、转移或者否定,当然他们是无意识的状态下进行着这一切,因为这是他们从他们的父母那里习得的“正确方式”。渐渐长大后,我的亲密关系变得磕磕碰碰,总是很难将一段感情维持长久,当然,有将近十多年的时间里我仍然相信是老天为我安排的人还没有来到我的生命里而已。直到开始接触并深入学习了心理学,我才明白,从小被父母尤其是母亲否定的感受是如何影响到一段亲密关系的质量的。
前阵子我妈再次幽怨地抱怨我跟她不亲,又给我扣大帽子,我嘴硬不承认,真承认怕是又一阵暴风雨,但说实话,我确实做不到亲近她,儿时的记忆已经很模糊了,但唯一深刻的是小时候经常被打。小时候比较外向,而且幼儿园年年都是红花好儿童,但就是这么个讨人喜欢的小姑娘,还是三天两头被打,甩耳光啦,拎耳朵啦,打屁股。听起来好像也不是很重口味,可是,对于一个年幼无知的小女孩来说,我真的是每天活在怕被打的恐惧里的。因为对于那个年龄的我来说,根本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就莫名其妙被打;也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做不会被打。我亲妈一边打还一边会说她是我后妈,说我不是亲生的,吧啦吧啦…所以,从小,我对我妈就有深深的恐惧感。
从我懂事起,我爸就常年在外务工,也就过年才回来。回来后也和我不亲,白天见不到人的基本上出去打牌了,记忆中从未陪我一起玩过。我不讨厌妈妈,她为这个家操碎了心,但是我很痛恨他们这种婚姻关系。相隔一两千公里,妈妈有什么事从未听到过爸爸的嘘寒问暖,导致我现在根本想象不出正常家庭讨论一件事情,得出结论是什么样子。妈妈什么事都自己扛着,默默为我和弟弟付出很多,放弃了外面高薪职位在小县城陪着弟弟。
除了时间和物理上的距离,心理上的陪伴和理解也很重要。我虽然在父母身边长大,但是和父母一直缺乏平等的交流机会。妈妈的脾气很暴躁强势,我从小就对妈妈有种想亲近而又不敢接近的感情。到后来,在思想观念上独立后就更加难以和妈妈达成共识,情感联系越来越少。虽然我懂父母的爱,但是在经常的斥责反对中,很难找到家的认同感和安全感。所以这种情感的疏远也可能是缺乏情感沟通和精神上的支持导致的。
前几天我妈再次幽怨地抱怨我跟她不亲,又给我扣大帽子,我嘴硬不承认,真承认怕是又一阵暴风雨,但说实话,我确实做不到亲近她,儿时的记忆已经很模糊了,但唯一深刻的是小时候经常被打。小时候比较外向,而且幼儿园年年都是红花好儿童,但就是这么个讨人喜欢的小姑娘,还是三天两头的被不喜欢。所以从小,我对我妈就有深深的恐惧感。
我从小不和父母一起生活,后来懂事了才和老妈一起过日子。最大的感受就是,和谁都不亲密。不会和他们聊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在家了也就是吃饭的时候同个桌,吃完饭各干各的事情,在外面可以很久不联系他们,就好像他们不存在一样,平时有事儿他们叨一下,就觉得很烦。总之就是可有可无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