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我负天下人,你们天下人又何曾善待过我。“当你说我变得世故了,请记得我曾经也天真无邪过”。“当你说我变得爱计较了,请记得我曾经为了你赴汤蹈火过”。“当你说我变得目中无人了,请记得曾经也没有人把我放在心里”。我曾经那么在乎别人,可是有人来在乎过我吗?于是我退而求其次回到我自己认为的安全线以内,不再以别人为中心,这时你们说我变了,那我只能说:这,未尝不是件好事。漫长的人生道路上,自己在不断地前行,披荆斩棘,满身伤痕只能自己疗伤,这时我已经无力自保无法再分出其他精力去别人,你们说我自私,不顾别人感受,目中无人,我只能说:“没有人一生下来就成为这样的人”。
不是有些人只在乎自己,是所有人都只在乎自己。只是有些人在乎自己让旁人看得到,而有些人在乎自己的方式旁人看不到而已。如果从心理学去深层分析,就可以看到,每个人在乎的都是自己。从心理学来说,人的意识分为有意识和潜意识。我们看得到的在乎自己,是有意识的在乎;看不到的在乎自己,是潜意识层面的。潜意识层面的在乎自己,不光是旁人很难看到,有时候自己都看不到。但是如果一个人去了解点心理学,开始懂得察觉自己的内心,那个时候就有可能察觉到自己在乎自己的一些感受。一个人如果开始懂得察觉自己内心深层潜意识的感受,那么看待身边的人也就会多一分理解和包容。
这可能于自己的生存环境和自己的性格有关。可能在他成长的过程中,周围比较只在乎自己感受的人较多。而自己是一个不善于发现、不善于变通的人。于是耳濡目染,渐渐地觉得人就应该那样只在乎自己的生活。
因为人间没有第二个爱情的人性,更没有具备爱的人。
因为人都是多多少少有些自私的,而且如果自己都不知道在乎自己,就真的没有人能真正爱惜自己了。所以每个人的心里都是在乎自己的。自从大学毕业,踏入社会,我发现在这个社会大家庭里,真的什么人都有,让人防不胜防。如果我以为的为别人而活,那我永远是别人的跟班,而且对自己也不公平。所以与其那么在乎别人的安慰,不如在乎一些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但是我的在乎不是自私的,我会有判断力,只有在真正伤及自己的时候我才会自我保护,但是在平时的生活工作中,我不会表现出自私的心态,还是会顾全大局的。
每个人的性格不同呢,有什么好纠结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