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的人可能都会注意到,当猫或者狗在听声音时,会把耳朵竖立起 来。在一电影里面,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突出演员的听觉好的情况下,镜头都放在那些演员的动耳朵上。在生活中,我们确实也能见到有些人的 耳朵会动,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人的耳朵都会动的。我的耳朵也不会动,其实这问题关系到人的进化问题。
我们知道,人类是由低级动物一步步慢慢地进化而来的,人最初是和 动物一样,其耳廓周围都会有一组小型肌肉,称为耳肌。包括耳前肌、耳 后肌及耳上肌。耳肌可以在神经的支配下,使耳廓随声源方向而转动,而 不需要转动头部。耳肌的这一功能主要是用以随时监听周边声音,以保证 自己的安全。狗、马和兔等动物的耳肌特别发达,但是人的耳肌随着人的 进化慢慢地退化了。这是因为随着人的直立行走,以及颈部的灵活性的增 加,人体可以更好更快地发现周边的危险,而不一定要借助于耳朵了。久而久之,人的耳肌灵活性降低,不能随意转动,成为一种痕迹器官。
但是还有一些人的耳肌并没有完全退化,因此我们在生活中可能会发现, 有一小部分人的耳朵还是会动的,只不过已经没有动物的耳朵那样灵活了。生 物学上认为,耳朵会动是天生的,是大脑皮层发达的表现,往往有更强的意志 力与洞察力。也有实践表明,人可以通过锻炼让自己的耳朵动起来。
我们知道,兔子不但有一双美丽的眼睛,而且还有一对引人注目的大耳朵。当它探听动静的时候,总是灵活地转动着耳朵。哪里有声响,耳朵就象雷达接收器一样立即转向哪里。
马、羊等许多动物都有这种本领。耳廓的自由转动,能够增多声波收集,提高听觉能力,这种功能对某些动物来说,是根重要的,正因为有这种功能,使这些动物才免受外敌的侵袭。
随着动物的不断进化,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耳廓的这种功能是动物进化到较高级的哺乳类时才出现的。但是到了人类,躯体各部组织器官更趋完善。直立的身体,灵活的颈部,开扩了眼界,再也不必依靠耳廓的活动来增进听觉了,
于是,驱动耳朵运动的肌肉逐渐退化,所以大多人的耳朵都不能自主地运动。然而,人类耳廓附近还残存着动耳肌——耳上肌、耳前肌和耳后肌,和韧带一样,它仅仅起着固定耳廓的作用罢了。
在个别人,动耳肌还较为有力,能够在神经支配下牵动耳廓,引起耳廓的随意活动,这实际上是一种返祖现象。
所谓的动耳朵,其实主要说的是动耳廓。
这要从耳朵的构造说起,外耳耳廓部分的主要作用是用来收集声波, 耳廓上的褶皱和凹凸都是为了有利于有效收集声波,而之所以很多动物的耳朵会动,是由于(动)耳肌的存在,使得动物能够在探听动静时,能够灵活地转动着耳朵,哪里有声响,耳朵就能够象雷达接收器一样立即转向哪里,这对动物来说是很重要的能力。
但是随着人类各器官组织的进化,包括灵活的颈部等,使得不必再靠活动耳廓来增进听觉,因此动耳肌也慢慢的退化下来。不过,仍有极少人尚未完全退化的动耳肌能够让耳廓做简单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