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经快30了,还是没有完全摆脱否定式教育给我造成的心理阴影。其实,我并不否认否定式教育也有一定的益处,但是它的坏处也是相当大的。益处在于:当你真的有懒惰的坏毛病,没有很严厉的语言刺激,加上不自觉,就很难成功。坏处在于:可能你本身敏感,是个需要鼓励式教育的人,但是父母却没有发现,他们认为你不成功,是他们的要求还不够,当你因为没有得到鼓励而做得不好,他们会更严厉,于是你会更敏感更不自信。我就是这样的人,其实,我只是需要一句肯定,我希望得到最亲的人支持,希望他们能看到我的优点。在大学以前,坏处其实也没有显现得很明显,顶多是对学习不喜欢,没信心学好。可是这种教育模式,对人的性格、观念的影响是足以影响今后的人生的。大学以后,我觉得自己”逃离“了管教,刻意地去追寻一些东西,脾气更加倔强,喜欢批判,我以为自己是终于有个性了,终于可以不去做那个父母眼中的好孩子,可是事实是,我这种用批判、否定的眼光看待问题的方式,不正是父母教育模式的另一个模板吗,曾经有一段时间,我的人际关系非常糟糕,这也是父母曾经跟我说过,年轻的时候读书最重要,现在那些人际关系都是假的,以后你自己厉害了,他们肯定就会主动来找你。某种意义上,他们后半段是对的,当你自己能力提升的时候,自然会有自己的价值。但是在你还没有成功,还在通往成功的路上时,你是需要人际交往的,而某一天,我突然发现,我根本不会待人接物,这在实际生活中,是我通向成功的多大阻碍啊,即使现在跟邻居打招呼我都觉得尴尬,自己觉得哪里不对似的。父母爱我们,但他们不一定都对,我们相对于我们未来的孩子也是父亲或母亲,我们能够说将来自己教育给孩子的都是正确的东西吗,我们自己的认知也有可能是错误的。困惑目前应该演变成一个目标:我要成为更好的人。有了这个目标之后,你会发现自己离那些心理阴影越来越远,即使甩不开,也会离得越来越远,而年少时不好的记忆,也会渐渐随风消逝,等你越来越大,父母的年纪也越来越大,那时候再回想起来,为什么不利用困惑的时期让自己成为自己更喜欢的人,更自信的人,更努力的人。
80后,90后的父母一般是60后和70后,做为他们那一代对于心理学还不太重视,也不懂得如何去和孩子沟通,在他们的认知里,孩子永远是不够好,也永远是不如别人的好。
于是,我们这一代从小到大都生活在父母的指责中与否定中。对于一个重男轻女家庭来说,更甚。而我偏偏就是生在重男轻女家庭里的姑娘,不管我做什么在父母眼里都是错。
“你们家的姑娘长得越来越好看了,个子都比你高了。”“听说你们家姑娘学习不错啊。”每次村里的伯伯、大娘们夸我,父母都是说“哎,我家姑娘可不行,比不上XX家的。”正是这种潜移默化地影响,我深信不疑地觉得自己不如人,长得不好看,学习不够好,能力不够强等。哪怕上高中时经常收到男孩子的情书,哪怕上大学时,经常拿一等奖学金,哪怕我考下了别人没考下来的资格证。
就连选择创业时,妈妈还是会跟我说,你们的公司肯定熬不过半年。然而,那时我已经开始相信自己的能力,并且我们的公司在三个月内实现了盈利,到现在已经两年多了。下面就我的个人经验,分享下我是如何调整过来的。
直到去年,我对自己的能力都不是特别认可,哪怕我做出了好多好多别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在这里不得不提到恒哥,恒哥自有公司,情商特别高。他特别懂得夸人,而且夸起人来让人特别舒服,而不是你真棒,你好厉害等。他夸人一般都是:你在XX问题上,处理得很到位,一来节省了客户时间,二来提高了工作效率,三来等等。
被父母否定惯的人,一般存在感比较低。而存在感低的人习惯在别人评价里寻找自己的位置。除此之外,还要提升自己的自信心,多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比如,“你没问题,你可以的。”俗话说谎话说多了,就变成真的。同样的道理,暗示多了,也就会成为现实。
童年经常被打骂。其实我真的觉得自己不错了,高考考的是985名校的好专业,进入大学之后也不错,小班内前三的成绩…但是还是被否定否定,期末成绩出来了,主科考的真的不差,加一起估计年级前15肯定有。但是为了2门考差的副科,爸妈骂了我快一个寒假,骂我成绩差的像屎,骂我堕落…我很困惑,与同龄人相比,我始终是优秀者,但是在我的父母口中,我始终是个loser、稍微放松一点就被社会淘汰的loser,我很困惑,很难受,找不到自己的定位,也觉得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不高,害怕与他人接触,父母仿佛把我囚禁在他们的评价中,我的一切都是错。我不会去和人相处不会去爱男朋友…我觉得自己的问题在于被囚禁的太久,没有会飞的能力,心态上变的懦弱胆小,抓着父母的意见而没有自己做决定的勇气与能力…怎么说,希望题主能好好和父母沟通,坦白说出自己的心结。或者是与自己亲近的人(男女朋友、特别要好可以信任的朋友)交流,让他们多夸夸你。
父母也都是普通人,而你也有很多缺点和有点。等你从一件一件小事情认识到这个道理的时候,你会慢慢看淡对你的评价,也会慢慢走出阴影。相信你也曾有遇到莫名的责难,能够莞尔一笑的时候,如果能对父母如此,就是摆脱掉之前的自己了。如果你想通过证明你行来改变父母对你的看法,可能会最终失望,而这种失望才会让你真正自暴自弃,尽量不要尝试。父母对孩子的爱,有很多表达方式,爱之深,责之切。但,孩子不应该是父母的影子,不应该承担父母的期望和喜怒哀乐。让你有自己,也让父母有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