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我就是这样的人。喜欢独处多于有人陪伴。独处的时候,觉得会自由些,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用顾忌朋友的情绪。比如逛街买衣服,一个人,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喜欢了 买,不用听别人的意见;去图书馆,随处一站就可以看书,想走了走,不用探头找同伴她在哪里,问她现在要不要走。独处的时间是完全不想被打扰的。可是,需要有人陪伴又是那么不能缺少。比如,想去吃火锅,吃自助,要是没有人陪你坐你对面谈笑风生,你看着周边男男女女一桌,你会觉得特别孤单,想要跑开。参加聚会时,三五个聚一块聊天,而你孤单单一个人坐在一角,我相信你不会再去第二次。喜欢独处,但是在另一种场合又渴望有人陪伴。其实像我这样的人,我心里是一万个希望这个世界上谁都喜欢独来独往,不扎推一起。这样,我自己 吃火锅,他自己吃火锅。那我就不觉得自己需要有人陪伴了。
源自于拿不起放不下的纠结心理。这类人大多心里自有一方世界,清醒明确却又伴随诸多矛盾,偏又心思细腻敏感,观念太是非分明。往往权衡不好无法取舍,摆来摆去,独处的时候念着陪伴的好,陪伴的时候想着付出的妙,反反复复无法淡定,深受其害。内心强大的人深谙孤独与陪伴非鱼与熊掌,淡然处之。乐呵派则该吃吃该睡睡,不喜欢一个人就找人陪着,不喜欢相伴了就一个人发呆,是故也不太受其困扰。扰的人,必有其执念。
做久了家猫,偶尔想做会儿野猫,在月色下独自走走,当一个世界的旁观者,做一回浪迹天涯游侠梦;做久了野猫,总想每天有个人在等你,快乐没人分享,就缺了一半,想有个人关心你吃什么,关心你的肠胃,关心你的小情绪。需要独处,是因为虽然我需要你,但在我的需要里,并不是100%都是你;需要陪伴,是因为今天,此时此刻,我需要100%的你。
可能是孤独感吧,如果一个人从小就不曾有人愿意去理解他心里面最真实的感受,这种孤单感便会一直伴随他成长,在面对人群时,他既想可以有人陪伴,有人愿意去倾听那藏在深处的秘密,却又因隐藏太久而不愿轻易打开心门,在沮丧的时候会莫名忧郁,又不能责怪他人,于是便选择独处。
从人的心理发展角度来说,从自闭状态进入到关系状态,属于正常的发展,从关系退缩到自闭,属于退行。而人的发展,从大的趋势上来看,一定是走向关系,而如果从细微处看,又会有很多震荡:进入关系、退回自己,循环往复。在这种摆荡中最终真正可以进入关系。
不能一味奢求别人与我们始终保持这份同步,我感动的时候你也落泪,你放肆大笑的时候我也捧腹喷饭。所以,人情愿孤独。而那些耐受不住孤独的人,选择投入温热,投入尘俗滚烫的热锅,也并不需要指责,我们都在做让我们感到快乐的事儿,仅此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