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留守儿童,在我三四岁的时候,我的父母就外出打工了,我一直和外婆外公在一起生活,直到小学毕业,妈妈才单独回来,照看我。其实对于小时候没有父母在身边的记忆早已经记不清,我也没有觉得他们在我身边和不在我身边有什么区别,外公外婆照顾的我也很好。但是最大的影响就是我和父母的关系很差吧,因为长时间没有在一起接触,在生活中他们总是会吵架,尤其是和父亲,我们的关系真的是很差,他常年在外,回家的时间也少,但是回到家,我们之间也不说话,就算说话也是在吵架。我和父母有很大矛盾的原因,就是在我很想的时候他们就不在我身边,等到我青春期的时候,他们才回来管我,原本我们就很陌生,也没有沟通,自然关系也不好。就我个人的经历来说,没有父亲的陪伴,孩子是真的不幸福,因为他缺少父爱,所以他更加的缺乏安全感,很害怕做出选择,也很害怕失去些什么,所以性格就会胆小,自卑内向。这样的孩子肯定是不幸福的,他们的童年也是不快乐的童年。
从记事起,我的父亲是不在家里的,母亲说父亲是电建工人,常年奔波在外,在全国各地跑去建电厂。一年只有两次假,父亲来去匆匆,来不及和他亲热,他就该启程了。所以,童年里我总在盼父亲回家,村口的大槐树是我最常待的地方,我踮起脚尖眺望着,期待着父亲的身影会出现……因为父亲不在身边,我缺乏安全感,被小朋友欺负了总会哭泣,而不敢还手或骂回去,特别的怂。虽然母亲很强势把我保护得很好,但是我内心依然害怕得要命,总是习惯藏在母亲或姥姥后面偷偷地看别人…后来,父亲把我们带到了城里,一家人住在了一起6年,之后父亲又因为意外突然去世了,我的内心更加恐惧……这种胆小懦弱直至长大成人依然伴随着我,可以说因为父爱的缺失有很大原因。我之所以分享自己的经历,只想告诉大家双城生活的朋友们,如果有可能,就尽量在一起吧,对孩子的成长有好处的。童年只有一次,我们欠不起孩子的债!
我们也曾从哪个天真烂漫的年代走过,哪个时候经常是因为自己的调皮,受到父母的责骂。经常因为父母的阻拦而让我们玩的没有尽性而烦恼,时常羡慕那些父母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羡慕他们那种没有人约束,自由自在的生活。直到后来自己渐渐长大,才明白那些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心中的痛苦。孩子的心是脆弱的,在面对各种挫折和问题的时候,需要母爱的呵护,需要父爱带给的安全感。因为父母不在身边,让他们过早过多的面对了一些本不该出现的困难,让他们变的早熟起来。人生在乎的不是终点和起点,在乎的是整个过程,幸福的人生不是只在终点或是起点,是在我们成长的每一个段落,幼时的孩子们,过早的失去父母不在身边的呵护,缺少了一个家庭原有的爱,童年经历着一个不算完整的家,何谈幸福呢?
我认为单亲家庭的孩子,没有父亲的陪伴,特别是男孩缺有男人的钢性,说严重些会有自卑的心里,或是变的很弱性,很软弱!要不就是很判逆!在他们的心中很复杂!出现一种比男人还男人的刚性!他充当了父亲的角色。而做为一个女孩来讲,她渴望有一个父亲高大身影的出现,给她一种安全感,特别当别的同学被爸爸接走的那一刻,她的奢望她的爸爸从天而降。她宁肯失去一切,都需要爸爸在自己的身边,以一个贴身小棉袄的身份,粘着爸爸,让她知道在爸爸身边撒娇是多么的美好。但是,从她们心里拒绝以外的爸爸,即使以外的爸爸对她如何的好,在她的心里都会拒绝,因为,妈妈是她唯一爱她的人,会否一个外来的男人夺去他唯一的爱。
爸爸陪伴成长的男孩子,从小就养成了阳刚之气,这样的男孩子以后再自己的婚姻中,也是一个好丈夫和好爸爸。没有爸爸陪伴成长的男孩子,长大之后成为同性恋和伪娘的比例基本是85%,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数字。所以说不管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父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而且孩子的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唯一,一旦错过了孩子的成长期,那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如果只是母亲陪伴。因为女性本身柔弱,遇事冷静,不敢冒险。可能对于孩子后期的成长性格有些缺失。会造成孩子不敢尝试,优柔寡断,父亲则教会孩子的是坚强勇敢,勇于创新冒险。既然一个家庭由父母组成,就有自己的本该职能。因为现在社会的离异家庭,留守家庭的孩子越来越多,在这一方面的的陪伴还需要加强。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在父母的陪伴下健康快乐的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