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男生比较容易产生这种念母亲情节,因为可能是带有重男轻女的那种思想所以导致父母对于男生的话比较的偏爱,然后母亲的总是对男孩子方方面面显得比较的周到,男孩子对母亲的依赖性就越来越强了,慢慢的他们长大了就养成了一种习惯了。
恩,我老公那就是一个恋母情节特别严重的人, 不管他做什么事情她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的母亲,如果我跟他母亲吵架的话,他不在什么原因也不问什么理由吵的反正就是先说我。慢慢的我就觉得有点受不了了,然后就决定改变他这种恋母情节。那时候我们的小孩刚出生,然后我就自己带的,然后他说要给他妈妈带,他妈妈来带的时候呢,就总是嘴里面说好好好,然后叫我做这个做那个,其实比我一个人带还要累。你说我就想说了,一个办法就是我自己出去找工作,然后把小孩子给她带。后来我工作1个月之后她妈妈给我反应,说自己带不了小孩儿说头痛什么痛的身体不舒服,然后我也没怎么在意,因为你自己要带小孩儿的,不是我让你来带的而且是你儿子让你带的。然后我就跟他妈说,那你就跟你儿子去说,如果她允许你不带孩子了你也可以不带。
我老公他想的就是让孩子跟他妈妈感情深一点这样的话以后就比较好相处,但他妈妈想的就是我在家里带小孩子然后她在那里指挥。所以我的工作的话就给她带来了一个这样的落差,他每天都跟我老公反映说她腿痛,手痛抱不动宝宝什么的,然后我老公就让她去看医生,就是让我请假在家里待2天啊,我说公司最近2天忙不过来,所以呢没办法请假,然后我就让我老公请假。就因为带宝宝这个事情,她一直就不想自己单独带,然后就对我老公有意见,对于他们的意见,我从来不发生正面的冲突,只要我婆婆问我的话,我老公不在,我就对他脾气不是很好,反正他对我也不好,然后他问我什么事情的时候,我就说你直接跟我老公反映吧。
就这样持续了3个月,然后我老公跟她妈妈的感情就发生了很微妙的变化。我老公的妈妈觉得我老公变了不少,而且都是因为我改变的,好老公呢,觉得他的妈妈可能是越来越老了,就越来越烦人了所以他也受不了。虽然都是这样的,只要长期在一起生活就必定会发生矛盾,只要发生矛盾,必定会把感情给冲淡。就让他们长期在一起接触了,他们才会发现其实彼此都改变了,这样依赖性会更小一点。
而我在生活中那就是经常支持我老公的做法和想法,我也不跟他发生冲突,这样的话,我老公就会觉得我非常的善解人意,而且非常的理解他不像他妈那么多,总是给他找麻烦。所以男人都是一些怕麻烦的人,所以他们希望找到的就是,能够家庭和谐,能够,不发生矛盾,不让他们烦心。
最后跟我老公说如果他妈妈带不了小孩我还是自己辞工自己做了算,以后长大一点再给他妈妈带,然后我老公就觉得我特别的懂事还能帮他解决这些烦恼,所以很多婆媳的关系不好,都是因为男人太过依赖于他们的妈妈,对于过去他妈妈们的付出,非常的在意,也非常的记挂于心。当他们长期接触了,发现现在都变的都不是当初的人了那种感情也会断。
当你在面对一个非常依赖母亲的人的同时,一定要有好的方法,不正面发生冲突了来解决。
母子之情是世间最亲密的感情之一。小时的依恋,大时的挂念,无不展示出世间最美好的最温暖的人际关系画面。
但是无论母子之情有多么密切、多么深厚,它也仅仅应是是一种两代人之间纯粹亲子关系,而不应该异变成与生理需要有关的男女情爱关系。
但是,无论是艺术作品之中,还是现实生活之中,“恋母情结”、“母子恋”都不同程度地荒唐地存在着。这一现象和行为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当代都是为社会道德观念所不接受的。也给当事人甚至其家人带来无限的烦恼和困扰。
那么,如何避免或摆脱恋母情绪呢?我认为要想避免恋母情结的产生及其发展,从下面几点做起。
一、及时分床。应尽可能早地让儿童去单独的房间睡觉。虽然,这样做有点儿“残酷”,但是如果不这样做,儿童即是到了十几岁,也不愿意同妈妈分开睡,因为妈妈温暖的怀抱、熟悉的气息,对他来说就是安全、舒适的象征。时间越久,他的体验越深刻,并且会深深地储存在潜意识中,永久保留。这必将为恋母情结产生提供基础条件。作为母亲,应意识到这一点,不要因为担心宝宝安全或便于亲近宝宝而让他留在自己房间,甚至搂抱着睡在身边。否则“后患无穷”
二、男女有别。儿童长大后,渐懂人事。作为母亲不应对儿子有过分亲昵行为。也不应在儿童面前穿着过于暴露。以避免引起儿童的生理或心理方面的反应。年龄越大越应严格注意。同时,还要提醒儿童,不可有意地过多地关注母亲的“隐私”,那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但这并非说母子之间严禁接触,而是说,应以自然、适度、男女有别为宜。
三、移情别恋。对于男人来讲,进入恋爱结婚年龄后,应更多地与同龄异性大量接触,在接触、了解地基础上建立正常的恋爱关系直至结婚生子。无论内心之处对妈妈有多么依恋,甚至是滋生“爱意”,都要断然分割。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妈妈身上,如果做不到,可以暂时搬离家庭直到“一切正常”再搬回,如果这个期间,能与其他女性建立正常恋爱关系更好。并最终把对母亲的“不正常”依恋之情转移到对其他女性的正常爱恋之情上来。
总之,摆脱恋母情结,需要母子各自约束自己的行为。也请记住,只有正常健康的母子关系才能使母子怀得真正长远的幸福。
恋母情节是在孩子小的时候由于妈妈的过分溺爱与保护,从而影响了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随着孩子的慢慢长大,如果妈妈还继续待孩子如婴儿般对待的话,不知不觉中,孩子慢慢养成了依赖母亲的心理,从而形成了恋母情节。
如果你发现孩子已经有了恋母情节,做为母亲,有义务帮助孩子改变这个习惯。
1. 注重一些细小的细节。平时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鼓励孩子独立完成,完成后及时给予鼓励。让孩子慢慢成长为一个有担当有责任心的男子汉。
2. 晚间睡觉不要让孩子太依赖于母亲,及时分床,培养孩子独立睡觉的习惯
3. 学会放手。有时可以让孩子的爸爸看会儿孩子,这样既可培养他们的父子感情,有可不让孩子过分地依赖你。
4. 鼓励孩子多与小朋友们一起玩耍,一起游戏。同时也可以让孩子领着小朋友到家里玩,让他适当地离开妈妈,多与人接触,独立玩耍。这样可以慢慢地消除他们的依赖心理。
5. 可以适当地带着孩子去一些公共场合;让孩子多与人接触,这样有助于解除孩子的害羞心理。也可让孩子去隔三差五奶奶家,姥姥家小住,让他离开母亲一段时间,慢慢养成自己能够独立玩耍,不依赖妈妈的健康心理。
6. 对孩子不要过分的亲密。过分亲密的动作往往是养成恋母情节的主要原因之一。孩子在慢慢地长大,你要做的是不断地支持他们,做错了事情,要耐心指导,慢慢养成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
怎么摆脱恋母情结?先来说说什么是恋母情结吧。恋母情结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孩子喜欢妈妈,这种喜欢不是爱情的那种,而是对妈妈依赖,喜欢和妈妈在一起。可能是从小的时候,妈妈对他格外好的原因吧。然后第二种是孩子爱上了妈妈,这种情况就相当于喜欢上异性朋友一样。我想,题主问的怎么摆脱恋母情结,说的是第二种吧。因为第一种它是正常的,不需要什么大动作。而第二种是不正常的,会有很大影响。所以下面就主要说说第二种情况的解决方法。
首先,孩子爱上妈妈,是一种道德上的败坏,所以先从道德的角度来给孩子做思想工作。 学校的时候,虽然老师也讲过道德方面的知识,但自己要重新和孩子讲,讲得更彻底更完整些。并且在讲的时候,最好可以找点例子来更加形象点。比如说,当说到孩子爱上妈妈后,会给孩子自己带来什么样的社会影响,以及给妈妈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时,在网上找一个相似结果的例子,给孩子看,让他更深切的感受到,要是再这样下去,那个例子就将是他和妈妈的结果。以此来阻碍他对妈妈的恋情发展。
然后,从人生的角度给孩子做心理指导。比如说,妈妈不可能成为他的伴侣,他以后注定要自己找一个和他年龄相仿的异性结婚,生孩子,和她一起相伴到老。这是人生所要走的路。
当做完这些动作时,相信已经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了。因为恋母,说白了就是思想上的情结,当你去做思考工作时,问题都能解决的。
其实恋母情结是男女都会有的的一种情结,大体的原因是幼年时期对自己的母亲过于依赖,以至于成年之后依然保留着这种心态。女子一般表现为结婚之后经常喜欢回娘家,感觉在母亲身边更有安全感。而男子则表现为凡事喜欢听从母亲的意见,表现对母亲的欣赏和敬仰。
恋母情结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是童年母爱的缺失,导致成年后的心里出现反差,行为方面以得到母亲赞赏为标准,还有一种是童年时期,母亲的过度爱护,让其成年后依然不能摆脱母亲的控制,行为受其约束。因为女孩和母亲性别相同,产生恋母情结时,既不容易发现,也不会让大众产生较强的排斥感。
但是男性不一样,成年男性理应担当自己该承担的职责的时候,还对母亲言听计从,没有自己的主见,很容易伤害到身边的人,尤其是自己的妻子,所以现在社会上的“妈宝男”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女人嫁给妈宝男,就相当于变成了对方的附庸,取悦自己的老公还要先取悦自己的婆婆,这是大多数女性所不能接受的。但是要摆脱恋母情结,却是相当不容易,说难听一点,恋母情结其实也是一种心里上的疾病,按情况的轻重程度来区分。
我觉得如果你的老公或者自己有了恋母情结,就算主观上想要摆脱这种心理,但是客观上是没有办法完全摆脱的,毕竟你不可能永远不和自己的母亲联系。最好是咨询心理医生,讲述自己的情况,然后让心理医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提出合适的方案。
怎么摆脱恋母情结?
我觉得有点儿恋母情结的人很正常,甚至还有点儿小可爱,但是如果过度恋母就不会是什么好事了,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一辈子的注意力都在自己的母亲身上,那么成年后他的家庭,妻子,孩子对于他来说又处于什么地位了,小至影响家庭和谐,大到影响社会秩序。
那么对于恋母情结的人来说怎么去克服呢?
一方面,如果孩子在小的时候有恋母情结,一个孩子每天黏着妈妈,对父亲或者其他亲人和母亲的态度差异太大,这时候妈妈不要就仅仅只感觉到幸福了,你的孩子可能会有恋母情结。如果考虑到孩子的未来,你就不能仅仅沉浸在幸福之中了,最好从小就改变孩子的这个习惯,小时候习惯还是好改的,大了习惯一旦养成,不但不好改,还对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如果孩子真的有恋母情结的倾向,最好就是让孩子多接触其他的人,比如说孩子的父亲,体会其他人的亲情,不能只专注于母亲。当孩子接触多了其他人多了,感受到其他人的感情,至少能减轻孩子对母亲的执念,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另一方面,当孩子成长才发现恋母情结的现象,就建议母亲不要多插手儿子的生活了,因为儿子长大了,他有自己的家庭,自己的生活,自己的责任,还要告诉儿子不同的亲人所处于的位置,母亲不可能陪你一辈子。虽然这时候的改变不容易,但是儿子已经有了意识,这时母亲和儿子是双方都可以努力的,共同去改变这种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