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大家都耳熟能详的老话: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
这句话所蕴含的哲学含义,就是告诉我们,一个年轻人在人生开始阶段所作出的一些选择,对于一生的重大影响。
而随着现代社会,男女生则都怕选错了专业。
选择了不合适的专业的感觉,就好像和一个你不爱的人结了婚,入了洞房。对于男生来说,揭开盖头,发现后面等着你的,你的后半生女主角不是秋香,而是如花,这怎么办?对于女生来说,就好像上错了花轿,是发现闯进自己闺房的如意郎君不是至尊宝,而是猪八戒。这种环境下,大多数同学可能也只得将错就错,两眼一闭,权当全天下的雌性/雄性动物都一样。
又好像你兴致勃勃地要去做某个电影的主角,却突然发现自己走错了片场。
自己擅长的是武术套路八极拳,准备好了和甄子丹交手放对,但发现提词板上写的片名是《花样年华》
关键时刻骑虎难下,只能硬着头皮演下去。
当然,一时的失望可以忍,但日久天长,当一次次的愤懑与无奈逐渐磨穿了你的意志力,当你在深夜惊醒,想起后面还要辛苦面对,那看起来无穷无尽的时光。
部分同学的专业选择,自己毫无话语权,完全是顺着家里的意思来的,有的同学家里还因为不同的亲戚意见相左而闹出了家庭矛盾。
而我们的父母长辈受认知水平和知识结构所限,往往压根不明白那些专业的真正含义,再加上对于自己孩子未来发展方向近乎于偏执的控制欲,选出来的专业,往往是和我们实际的能力和喜好南辕北辙。
是一种跳入火坑的感觉,我就是一个例子。为了所谓的高就业率和国家重点学科,选择了食品科学与工程这个专业,毕业是直接就业了,可在生产一线干的活和民工有何区别?
看看学金融、医学、计算机、会计哪个找的工作不比我们轻松,不比我们工作环境好。
虽然很羞耻地上了二本,但也好在上了二本,让我可以考试作弊过关,觉得简直是浪费钱,浪费资源,看到课本就想吐。与奖学金是无缘了。我最好的四年时光,终究是错付了!无数次回想如果当年我坚持选学我所爱的而不选经济学该有多幸福!
大学选的专业是文化产业管理,听起来是挺高大上的,但学了好几年,都没搞懂,这个专业到底学的什么,毕业后可以干什么工作。现在想想,真的挺后悔的,还不如学教育类的,起码目标明确,知道自己以后会从事什么职业。
当年学了个破通信,大一结束要转日语,结果不行,都想到了退学,还是没勇气,最后一错再错。毕业后就果断转行,现在回想起那段如高中般的生活都会后悔万分,对不起自己大学四年吃的苦。
高考过一本线80多分,但大学四年学了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大学的头两年每天都在混日子,逃课期末考试擦边过。到大三开始迷茫,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随波逐流,顺利毕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