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我,怎么解读“一个人越炫耀什么,内心就越缺少什么”这句话?
文/曹怀宁,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人是有机的整体,我们的一言一行其实都在潜移默化地表达我们对世界的看法,越是不经意间流露的情绪,越是下意识表现出的态度,越能够反映我们内心最真实的状态。
当我们感到内心在某些方面有所匮乏时,大部分人下意识的第一反应会是否定或者掩盖它,因为自我功能的良好运转要建立在我们对自己的认可与肯定之上。
因此,任何动摇自我认定的事情都会被处理,而且最开始用的方法往往是治标不治本的——因为省力。人通常要到无法回避时才会下定决心做出改变,去真正解决问题。
反向形成,就是一种否定、掩盖问题的方法,反向形成的意思是把无意识之中不能被接受的情况转化为意识中的相反行为,通过加强这种相反行为来达到一种“说服”自己的功能,说服自己“我没有这种不能被接受的情况,你看,我在它的反面做得多好?”
但是,我们要明白,并不是每个人在彰显自己的能力和优点时都意味着他在反向形成。如何区分这个人是在反向形成还是在真实表述?去感觉他在表述时,是否有非常急切想要说服你的冲动。
如果一件事在一个人内心是被深深认定的,那么他就不需要用力过度地去让他人相信自己,他会表现得更自然平和——就像润物细无声的小雨,它的存在迟早会被他人感知。
另外,“越炫耀什么,就越缺少什么”,这句话不能被简单肤浅地按字面意思解读。
比如,一个拼命在朋友圈晒包的人,你不能说她缺少包——她真的不缺,她有几十上百个包呢?但她确实是在反向形成。包包代表着价值,但她缺的不是物质上的价值,而是精神上的价值感。她想用物质上的价值来弥补精神价值上的空洞,这是其反向形成的真正逻辑。
作者简介:曹怀宁,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咨询实践超千小时,主擅领域包括婚恋情感、人际交往、两性心理、人生规划、家庭关系等。自2011年开通新浪微博以来,粉丝六万多人,坚持定期回复私信,无私为近六千名求助者提供咨询,咨询解答超千万字。《婚姻与家庭》杂志特邀专家,多家媒体签约撰稿人。欢迎关注我的个人自媒体(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知乎、头条号)。
只要人品不差,炫不炫耀,我都愿意交往,炫耀是个人爱好,我觉得不影响交往
只能说爱炫耀的人虚荣心强,我见过的有钱人人家反而很低调。
有的人爱炫耀,是因为自己被人群淹没,为了吸引别人的注意力所以喜欢高调炫耀。然而这样的行为多了,反而会引起别人的反感。
就想起自己小学的时候的一个女同学,原本是在城里上小学的她因为父母工作的关系,来到了她姑姑教书的小学,成为了我的同学。平日里就喜欢把自己的那些玩具带到学校,在同学面前炫耀,甚至编出一大堆糊弄人的假话来描述她的玩具从何而来,就好像我们这些乡巴佬没见过似的。久而久之大家都对她的行为感到反感,甚至对她这个人产生了厌恶。
还有的人就是爱攀比,就像是习惯,她自己会觉得无所谓,自己觉得很正常,可是在周围人看来,这绝对不是交流的一种方式。总是以高姿态出现在别人面前的人,很难赢得别人的尊重。总是把炫耀当交流方式的人在满足了自己的虚荣心的同时也失去了别人对她的耐心。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与众不同,或者自视珍贵的东西,自己珍惜爱护就好,也许这些东西在别人眼里不值得一看,所以没什么好炫耀的。
有一句话说人越是炫耀什么说明他越缺什么,其实我觉得这句话是真的,因为就比如我我是一个穷孩子,那么我就比较喜欢选我有多富有,我有什么什么东西,其实我认为人就是这个样子,越缺什么东西的时候就会去炫耀什么东西,他们就想让别人知道他拥有这些东西。
在我看来爱炫耀的人一般是很喜欢攀比来,他们通过跟别人炫耀自己来体现自己比他人独特更优秀或者很完美。我觉得这是一种畸形的心理,他们往往想要通过炫耀自我来得到他人的关注,他们很是享受别人的羡慕和嫉妒。他们只是单纯地认为炫耀是一种很好的办法来体现自己的优越感,好像生怕别人不知道你的聪敏或者富有。其实爱炫耀真的很不好因为一般人对这种行为很是反感,如果你平常有这种坏习惯你可能会使拉开你与周围人的关系。
还有我觉得爱炫耀的人其实是有点对自己的不自信,他们似乎生怕别人不知道你似的,感觉只有通过炫耀一下才能处于聚关灯之下,才能抢风头来展示自我。说到底这种人是习惯了攀比,爱炫耀意味着可能对于自己拥有的很是骄傲,所以他们会有一种冲动想显示给他人,得到他人的注视来更加显示自己拥有的更加珍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