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文学固然可以一目十行,瞬间肢解心中的郁结,被冠以鸡汤文,鸡汤文当然也具有一些营养的价值,也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但只停留在鸡汤层面时,就会腐化了人本来就精致的大脑和通窍的心灵,使人愚钝粗俗浮肿!
顺序的学习和有深度的思考都是有点费时费力的事,但跳跃式拣选有深度的经典书籍却也可以启发精致的大脑,滋养通窍的心灵,也非顺序也能成就一二,至少还能炖出老汤的营养,具有了滋补的作用,最终也是可以溯源归宗,找到脉络出处,了然大悟到“原来这么多文化都浓缩在这几本书里啊”的感叹!
后人对经典著述的解析都有自己的观点和群体的特性,自己读后才会形成自己的理解和认知,可是一层层的解析,最终都会把原著的思想肢解得支离破碎,体无完肤,甚至面目全非,这些也都存在于鸡汤文中,好坏已然难以分辨,尤其是毫无根基的初生之犊受害最深!
读好书,才会有好处,对身心才会有进益有滋补,读古文费劲,也可以读这样的白话文,至少是个正能量的引领方向啊!
印刷术的发明,让知识具有了广泛传播的机会,而网络的大发展,又让古往今来各类学科的知识得到了空前的释放,以至于我们无法选择,因为知识的碎片俯拾即是,本着物以稀为贵的人性心理,很难专注珍惜某一经典某一领域的专门探讨和思悟,拿起片言只语也就只是为了自己虚夸的含金量的引用而已。
因为每个人心里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感伤,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受过一些伤,现在的社会,根本不允许我们把自己的伤口坦露在别人面前,或许我们认为痛的要死的事,说给别人的时候别人或许不能理解。
而且还会觉得我们是在无病呻吟,所以说受伤的时候,还是自己舔伤口比较好,这种时候鸡汤文会很好的安慰受伤的人,所以他们会慢慢喜欢上这个。
说实话鸡汤文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很好的安慰别人,尤其是在孤独的时候,每次看到这些文章的时候都会觉得自己的心里暖暖的,觉得其实自己并没有那么孤独,所以很多人也就慢慢喜欢上了这个。
其实喜欢鸡汤文的大部分都是女生,因为女生总是比较感性的,有时候会因为这其中的一句话就哭的稀里哗啦,觉得这简直就是自己的写照,所以她们会慢慢喜欢上这个。
也有一些人应该是觉得无聊吧!毕竟这些鸡汤文的文采都是比较好的,而他们正好觉得很无聊,所以就随便看一看,然后还觉得挺不错的,所以就慢慢喜欢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