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家中的长子,相对而言大多数父母对长子的要求会更多一点,对幼子的直接关心会更多一点,我们真不能那么武断得认为父母只爱幼子不爱长子,只是爱的方式不同而已,同样不同的孩子孝顺父母的方式也会不一样,许多时候你之所以产生一种不公平的想法更多的是一种误解,从父母的角度认为的爱与孩子角度体会的爱也许是不同的,从父母角度体会到的孝与孩子角度认为的孝也是不同的。
从小就被溺爱长大的孩子,没有爱的能力。他们的生活信条就是全世界都得围着我转,我不高兴,大家就要哄着我,我想要某样东西,家里人就会帮我取来~不是他们天生自私自利,而是父母成就了他们这样!突然有一天他们长大了,父母责怪他们不懂感恩,不知孝顺。其实是小时候父母以自我奉献,溺爱孩子为幸福的准则,幸福地扼杀了孩子学会爱人的能力。
被父母疼爱,就代表着被关注得多。父母都喜欢用唠叨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即使孩子都长大成为孙子的爸,做父母的还是放心不下,喜欢唠叨提醒。但是孩子已经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固然会对父母的唠叨厌烦。越是没有空间的爱,越会让人抗拒,也许,被过度关心的孩子,对父母都会有这么一种体会。
客观上说,父母不爱孩子的可能性会非常小,只是表达的方式会有些不同。就是说,父母都有爱自己孩子的动机,但爱的能力可能还不够,有时会用打骂的形式来表达爱,这并不是说父母不爱孩子,而是父母没有学会用什么样的方式爱孩子。
在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下,有句谚语叫“棍棒底下出孝子”,这句话成立的基础是棍棒底下是有爱的,如果没有爱,只有棍棒,孩子不理解父母,不坚定的认为父母是爱他的,很难出孝子。
父母打孩子,孩子虽然也会有不舒服,但骨子里是相信父母是爱他的,所以,即使看上去,父母是不爱孩子的,其实孩子是感受到父母的爱的。所以这样的孩子依然会孝顺自己的父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