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婆媳关系就是家庭中的大难题,来自不同家庭的两个陌生女人,怎样做到和平的朝夕相处呢?有几点是需要注意的。
1、作为媳妇,不要拿婆婆和妈妈做比较。
婆婆对自己的女儿和儿子好,这是天性,没必要嫉妒。婆婆对外人好,也没必要生气,因为人家就是看那些人顺眼。不要拿婆婆和妈妈做比较,因为女儿是妈妈身上掉下来的肉,妈妈不疼你,疼谁,你和妈妈是“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呢”。
你在妈妈那撒泼打浑,妈妈当你还是个孩子,不和你一般见识;假如你在婆婆跟前这样做,婆婆只会认为你不可理喻。
在妈妈的眼里,你是孩子,而在婆婆的眼里,你是和她一样要肩负起照顾这个家庭和她儿子的女人,这待遇能一样吗?
2、摆正自己的心态。
摆正自己的心态,不要对婆婆期望太高,要知道,期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你毕竟不是婆婆亲生的,人家没有必要对你嘘寒问暖,更不会像妈妈一样包容你的坏脾气。
要知道你们本就是没有关系的两个互不相干的女人,只是因为同时爱着一个男人,而被捆绑在了一起。将自己放在儿媳妇的位置,而不是女儿的位置,摆正心态和位置很重要。
3、在婆婆面前多夸赞老公,不要使唤老公。
当着婆婆的面数落自己的老公,或者使唤老公给你倒水等,这些落在婆婆的眼里都是及其不舒服的行为。自己辛苦养大的宝贝儿子被别人如此的使唤,哪个当妈的会接受的了呢?所以聪明的儿媳妇尽量在婆婆的面前多夸赞自己的老公,并且不要使唤老公,这样婆婆就会高兴,婆媳关系相处就会比较融洽。
4、不要试图和婆婆争儿子。
对于那些失去丈夫的婆婆或者重男轻女的婆婆来说,儿子就是她的全部,是她的整个世界,所以对于儿媳妇的到来,是有些介意的,所以儿媳妇不可以表现出来有和她争儿子的倾向。如若处理不好,日后可有得受了。
5、彼此之间要互相尊重。
婆婆、媳妇都要明白,你们之间谁也不欠谁的。婆婆对媳妇好,是出于对晚辈的疼爱;媳妇对婆婆好,是出于对老人的孝顺,没有必须的谁必须对谁好,因为你们本就不相干,所以不要将对方的好,看做是理所当然的;更不要理所当然的对对方发脾气和恶言相向,因为没有人愿意被轻贱、被辱骂。
6、最佳的方法就是分开住。
有句话叫做“远香近臭”,用来形容婆媳关系是再合适不过的。毕竟是两个完全陌生的没有任何感情基础的两个女人要每天面对面的生活,各自都有着原始家庭的生活习性和生活观念,在一起生活后需要不断的进行磨合,即使是相爱的夫妻生活在一起也有吵架的时候,更不要说不相干的两个人了。所以,分开住是最佳的办法。
最近有个女性朋友跟我诉苦:结婚有了孩子,婆婆从老家过来帮忙带孩子,但是矛盾却空前大了起来。比如婆婆总喜欢按照自己的口味做饭,对于如何带孩子,婆婆有自己很强硬的态度,一起出门,婆婆也抢着抱孩子,不给她抱等等,还有她不能说婆婆一点不好,因为婆婆会记仇,总会找机会再反击回来。她妈妈过来几天,婆婆也不给好脸色,结果妈妈呆不住就走了,跟老公诉苦,老公还偏袒婆婆,她很郁闷,不知道该怎么办?
这位女性朋友的苦恼也是很普遍的中国家庭的婆媳问题。那么,婆媳真的是天敌吗?
在这里,我想提醒广大读者:一个婚姻的缔结,必然不能忽视的就是小家庭与原生家庭的边界问题。如果这个问题没有引起重视,没有意识到,必然会导致婆媳问题,深层的还有婚姻问题 。
如果婆婆在小家庭里什么都喜欢做主,说明婆婆没有该有的边界意识。这和我们传统儒家文化提倡的几代同堂,彼此融合的思想有关。还有就是婆婆自身人格不够独立,总想依附于儿子的小家庭寻求存在感,价值感。
如果婆婆和儿媳妇很多事情上都是针锋相对,背后实质上是权力的争夺。原因可能是婆婆早年在其原生家庭里不受重视,被否定,被贬低,没有价值感,权力被剥夺。
成年后婚姻也没有让婆婆被重视,被理解,可能也会受她婆婆的压迫,而丈夫也没有给她足够的支持和理解,因此权力进一步被剥夺。
对于失去,人们往往采取过度补偿的方式来寻求心理平衡。而孩子又是最容易被失去权力的母亲抓在手里的。这样的母亲会隐晦的向孩子传递自己的不满,包括当着孩子的面诋毁,贬低孩子父亲,丈夫的家族,让孩子不认同父亲及父亲的家族文化。
等孩子结婚后,失去权力的母亲又会从小家庭寻求权力的补偿,而儿媳妇就会成为争夺的对手,与婆婆应战 。
实际上,婚姻的形成和维持是要有基石的,就是夫妻俩个人共同的信念,价值观,理想,当然还有两个人的爱情 。
但是两个心理上不成熟的人,一旦遇到与原生家庭发生矛盾的时候,往往选择的是各自退回到自己的原生家庭里,成为双方原生家庭的代言人,为两个家庭在谈判,争辩,争权夺利,各自为政。试问:这样的婚姻基础还有吗?没有了婚姻基石,即使没有离婚,婚姻也是名存实亡的了,伴随着双方的可能痛苦大于快乐。
婆媳关系处理不了。除非你婆婆是比较通情达理的那样。油盐不进的你就不用考虑了。






